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7-10-23 07:36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地理学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摘要】:正中国是世界上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地理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源泉。在当代科学体系中,通常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并列,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六大领域。地学(Geoscience),也称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是人类认识行星地球的最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研究地球的全部学科。中国是世界上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地理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源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中国地理学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分类号】:K90
【正文快照】: 中国是世界上地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地理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源泉。 在当代科学体系中,通常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并列,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六大领域。地学(Geoscience),也称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是人类认识行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大道;;向100年来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的地理学家致敬——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2 黄秉维;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Ⅰ)[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3 蔡运龙;;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4 林超;;中国现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张相文和中国地学会[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荣荣,贾宏俊;安徽省综合地理区划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晖,杨志懋,丁秉钧,顾海澄;阴极材料的电弧烧蚀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5期

3 王志良;人工心理学──关于更接近人脑工作模式的科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印嘉yP;介绍几种与林业有关的古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S1期

5 刘佳雪,许振文,刘惠清;吉林省西部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6 张晋西;常用机构微机辅助设计系统研制[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宁津生;现代大地测量的发展[J];测绘软科学研究;1997年02期

8 林卉,杜培军,赵长胜,郭达志;矿区PRED系统研究的若干问题[J];测绘通报;2004年08期

9 高冠道;张爱勇;张萌;陈金龙;张全兴;;新型仿生光催化剂HMS-FePcS催化孔雀绿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历程[J];催化学报;2008年05期

10 贾云;面向21世纪加快高工专有机化学课程改革[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滕吉文;;2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和21世纪的发展前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2 晏鄂川;谭立勤;唐辉明;;地质环境及其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思考[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刘兴泉;吴玉塘;于作龙;;草酸盐胶态共沉淀法制备Cu-Cr氧化物纳米粉[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继周;缪林昌;刘峰;;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统计方法[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王韶伟;王瑞英;岳会国;许新宜;王红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晋江流域生态水文区划[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8 孙俊;;学科的地理科学: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刘代志;;国家安全与地球科学初探[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五)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庆云;黄土丘陵区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善斌;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徐金涛;长江三角洲地区小流域环境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沈润平;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江西鄱阳湖地区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7 郭志伟;白河林业局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樊克恭;巷道围岩弱结构损伤破坏效应与非均称控制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9 蔡志鹏;大型结构焊接变形数值模拟的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1年

10 梁飞;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相尉;电子封装用铝基复合材料的钎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田昊;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的焊接[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信玉;2-氨基-5-甲基吡啶类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郝志强;基于有限元的响应面法在重力坝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游小敏;资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晓玲;渭河下游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薄芳珍;晚清译著《测候丛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正龙;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动态监测[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刘圆;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家与西南边疆[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赵松乔,陈传康,牛文元;近三十年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进展[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3 蔡运龙;林超的学术思想与成就[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4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傅伯杰,王民,刘宝元,王仰麟;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5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6 冷疏影,宋长青;中国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7 杨勤业;郑度;吴绍洪;葛全胜;;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8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9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10 翟金良,冯仁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惠南;发展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地理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2 王祥珩;;现代地理学新的发展方向[J];热带地理;1990年04期

3 李雅丽;;伊朗现代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J];人文地理;1993年01期

4 尹力军,黄朝永;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5 杨吾扬,张超,徐建华;谈谈现代地理学中的数量方法与理论模式(上)[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1期

6 杨吾扬,,张超,徐建华;谈谈现代地理学中的数量方法与理论模式(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2期

7 段杰 ,李江;现代地理学基本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嘉应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8 毛汉英;《现代地理学辞典》征求预订[J];地理研究;1990年02期

9 武竹秀;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李德美;;现代地理学[J];地理译报;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敬华;;传统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敬华;;传统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阳生;;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微观极”方向——微观地理学及其应用[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晓峰;文明论与中国地理学的近代转身[N];中华读书报;2012年



本文编号:1082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082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