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5:09
本文关键词:旅游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地域系统 复杂性研究 自组织优化 耗散结构 分形理论 黑龙江省
【摘要】:旅游地域系统是由旅游吸引物、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组成的空间功能系统,表征旅游主、客体在空间中相互联系与作用形成的某种空间聚集程度和集聚状态。从复杂性特征的角度来看,旅游地域系统表现为系统性、等级性、竞合性、开放性、动态性,分形性和自组织性。将复杂性科学应用于旅游地域系统的研究,不仅为旅游系统研究提供一种识别系统要素的工具,更为深入研究旅游现象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旅游地域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通过对熵吸收使自身不断变得有序,从而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同时,旅游地域系统的非均衡性表现为:各个旅游地域系统间的发展水平参差,市场自发组织下,资金、政策、资源等要素会自发投入到优势旅游地域系统中,加剧旅游地域系统的非均衡性。从旅游地域系统的内部关系来看,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子系统间的竞争和合作机制以及整个系统的复杂适应性是其显著特征。旅游地域系统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通常将旅游地域系统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离散型阶段、点—轴型阶段和网络型阶段。旅游地域空间结构从离散型到点—轴型,再到网络型是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其复杂性的外在表现。从时间演化的角度,旅游地域系统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生命周期。作为一个明显具有耗散结构性质的社会经济系统,旅游地域系统由涨落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动态结果及其影响即成为旅游地域系统发展的“涨落”效应。在突变和涨落的过程中,旅游地域系统表现出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复合特性。本篇论文在研究内容安排上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第二部分引介复杂性科学。第三部分:阐述旅游地域系统本质,通过对旅游运行基本原理的剖析,介绍旅游地域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分析旅游地域系统的各构成要素及相关子系统。第四部分:应用复杂性理论及其基础理论群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的相互作用机制,既重视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对旅游地域系统发展的决定作用,又关注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旅游地域系统的促进和影响作用。更好地认识旅游地域系统的发展机制,丰富其理论基础,对旅游规划提供良好的借鉴。第五部分:应用复杂性理论与方法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演化进行研究,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点—轴”结构、“核心—边缘”结构和“复杂网络”结构进行描述,并分别阐述不同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尝试运用分形思想讨论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拓展分形理论在旅游地域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生命周期与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耦合,描述系统演化的“涨落”效应和“突变”性,分析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模型、演进机理以及系统如何进行自组织优化。第六部分:采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分形方法,对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旅游吸引物与旅游服务设施)要素结构、空间结构和自组织系统进行研究,确定其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设施的凝聚力强度和自组织演化过程。通过对黑龙江省(省域)旅游地域系统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发现,目前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内外部作用因子包括旅游发展的非线性趋势环境、东北地区的旅游发展环境及消费水平等因素。作者采用聚集分形维数对黑龙江省旅游景区与旅游酒店构成的旅游地域系统进行的系统测度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自相似性和聚集分维特征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向心性特征,旅游景区、旅游酒店高度集聚于省会哈尔滨,从中心向外围衰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未来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未来的优化策略:完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集散功能体系;引导黑龙江关键核心节点的旅游吸引物体系建设;夯实全省旅游服务体系基础。第七部分是文章的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旅游地域系统 复杂性研究 自组织优化 耗散结构 分形理论 黑龙江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0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1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2-13
- 一、研究背景12-13
- 二、问题提出13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3-15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15-17
- 一、研究目标15-16
- 二、研究内容16
- 三、研究意义16-17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的选择17-19
- 一、研究方法17-18
- 二、技术路线18-19
- 第一章 复杂性研究方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19-30
- 第一节 复杂性科学的引介19-23
- 一、复杂性19-22
- 二、复杂系统22-23
-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及相关理论23-26
- 一、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历程23-24
- 二、复杂性科学的相关理论24-26
- 第三节 旅游研究中的复杂性理论方法应用26-30
- 第二章 旅游地域系统的构成及复杂性表现30-53
- 第一节 旅游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内涵30-35
- 一、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30
- 二、旅游系统30-34
- 三、旅游地域系统34-35
- 第二节 旅游地域系统的内外环境35-39
- 一、旅游运行的基本原理35-36
- 二、旅游地域系统的内部结构36-38
- 三、旅游地域系统的外部环境38-39
- 第三节 旅游地域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关子系统39-45
- 一、旅游主体及旅游客流体系40-41
- 二、旅游客体及旅游吸引物体系41-43
- 三、旅游媒介及旅游业体系43-45
- 四、各类社会保障因素及旅游软环境系统45
- 第四节 旅游地域系统的特点及复杂性表现45-53
- 一、旅游地域系统的特点45-49
- 二、旅游地域系统的复杂性表现49-53
- 第三章 旅游地域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研究53-64
- 第一节 旅游地域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53-56
- 一、旅游地域系统的熵原理与耗散结构53-55
- 二、旅游地域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非线性作用55-56
- 第二节 旅游地域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56-64
- 一、旅游地域系统内部的关联57-58
- 二、旅游地域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的竞合机制58-60
- 三、旅游地域系统的复杂适应机制60-64
- 第四章 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及发展演化的复杂性研究64-79
- 第一节 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类型及形成机理64-67
- 一、“点-轴”型结构及其形成机理64-65
- 二、“核心-边缘”型结构及其形成机理65-66
- 三、“复杂网络”型结构及其形成机理66-67
- 第二节 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网络分形67-74
- 一、旅游地域系统组成要素的自相似性68-70
- 二、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复杂网络结构70-72
- 三、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网络结构的分形72-74
- 第三节 旅游地域系统发展演化的复杂性研究74-79
-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74-76
- 二、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涨落与突变76-77
- 三、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77-79
- 第五章 黑龙江省(省域)旅游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研究实证79-98
- 第一节 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构成要素的基本情况79-83
- 一、旅游主体79-80
- 二、旅游客体80-82
- 三、旅游媒介82-83
- 第二节 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相互作用83-87
- 一、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非线性作用83-85
- 二、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内部的关联与竞合作用85-87
- 第三节 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形87-95
- 一、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87-88
- 二、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分形88-94
- 三、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自相似94-95
- 第四节 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自组织演化95-98
- 一、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耗散组织结构95-96
- 二、黑龙江省旅游地域系统的自组织优化策略96-98
- 结论与展望98-102
- 一、基本结论98-100
- 二、创新点100
- 三、不足与展望100-102
- 参考文献102-116
- 后记116-11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泰,张捷,解杼,刘泽华;基于区域城市体系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J];人文地理;2003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兆萍;;新疆旅游地域系统及实证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雪婷;旅游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振兴;环太湖旅游地域系统分析与旅游业发展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刘勇;京西郊区旅游地域系统的构成及其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艾慧丽;云南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3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11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