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科学改造活动研究:以地理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5 04:18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科学改造活动研究:以地理学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改造 科学批判 地理学


【摘要】:新中国建立初期,科学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科学改造运动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地理学改造的发生背景、理论基础和改造方式的分析,阐明这场地理学改造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新中国科学批判与学科重建——以地理学为例的研究(项目编号:SXP2014-10)
【分类号】:K90-0
【正文快照】: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获的,但对于地理学学科来说其改造的背景突出表得了依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理想对中国社会现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地理学自身发展之间进行全面改造的社会政治条件。由于这一改造是存在的困境。以整体主义的社会建构为目标的,所以,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竺可桢;中国地理学工作者当前的任务——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J];地理学报;1953年01期

2 张同铸;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人文地理学[J];地理学报;1956年01期

3 张九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学批判与学科重建——以地理学为例的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01期

4 王铮;1979年以来中国的人地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1996年S1期

5 李真真;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科学的改造与社会重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祥征;姜群鸥;战金艳;;土地系统计量分析模型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易新涛;1941—1944年苏联对华政策述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赵永春;刘焕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轨迹及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5 朱广亮;;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一种系统论的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潘菽;我国心理学的方向路线问题[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张耀光;;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到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吴传均院士对中国海洋地理学的贡献[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8 陈才;试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向[J];地理学报;1962年04期

9 陈述彭;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J];地理学报;1991年01期

10 В.Д佐托夫,曲延明;我们拒绝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志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出版研究[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2 丁酉;;论近代我国少数民族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教训[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3 张凌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定位——马克思的发现片论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张作云;;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海燕;郝仪;;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讨[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6 程小珊;;论“按需分配”的实现可能性[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7 乌杰;;改革的方法和方法的改革[A];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瑞英;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思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尕才;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森林变迁及林业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马少红;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内在价值冲突[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晓婷;列宁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金燕;《庄子》悖论中的美学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乔丽娜;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叶奇;生态生产力视域下“两型”社会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会;邓小平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理论突破[D];燕山大学;2010年

7 尹中南;苏联新闻体制形成与演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郝珊珊;马克思主义关于我国农村建设问题浅探[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木兰;科技文化视域下新中国早期的科技政策研究(1949-1955)[D];山西大学;2011年

10 韩璐璐;论中学历史教育的“生活世界”趋向[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骁男;;中国地缘政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印堂;中国人口问题之严重[J];地理学报;1934年01期

3 张其昀;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上)[J];地理学报;1935年03期

4 И.П.格拉西莫夫,张同铸 ,孙宜民 ,陈永山;苏联地理学发展现阶段的状况与任务——在苏联地理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地理学报;1955年04期

5 ;纠正错误,改进工作[J];地理学报;1953年01期

6 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J];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平拴;;《地域环境与市场空间——明清陕西区域市场的历史地理学研究》评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4期

2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3 关美宝;;超越地理学二元性:混合地理学的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4 陈国阶;论地理学的现代化问题[J];地理学报;1985年03期

5 J·路易斯;鲁宾逊;杨希文;;加拿大的地理学[J];国外人文地理;1988年01期

6 周龙如;;近期地理学论文[J];人文地理;1989年03期

7 周龙如;;近期地理学论文(续)[J];人文地理;1989年04期

8 R·F·埃布勒;李惠;;美国地理学新声[J];人文地理;1989年01期

9 David E.Nowell;何兴刚;;英国与北美地理学研究生学习的比较研究[J];地理译报;1990年04期

10 蔡建明;对地理学研究核心的思考[J];地理研究;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我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冯仁国;;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跃西;;论创建旅游产业地理学[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6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领域——环境、健康、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环境、健康、发展[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8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领域—环境、健康、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任美锷;;地理学——大有发展前景的科学[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任美锷;;地理学——大有发展前景的科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王宏宇;地理学分支研究开辟新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朱羿 实习记者 黄珊;文学地理学:追寻文学存在的根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刘庆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N];文艺报;2013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人才培养基地;地理学英才培养心得[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通讯员 潘少奇 王凤一 徐e,

本文编号:114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14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