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代表性村寨:黄岗
本文关键词:侗族文化代表性村寨:黄岗
更多相关文章: 森林覆盖率 贵州省 耕地面积 生活习俗 黎平 吊脚楼民居 传统生产 民族文化 侗族文化 原生态
【摘要】:正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的黄岗村地处黎平西南隅,全村辖11个行政小组,共325户,分2个自然寨居住,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607.06亩,森林覆盖率为68.4%。这里禾晾林立、屋舍俨然、鼓楼参天、花桥飞架,小溪流水淙淙,古木掩映,房屋、水辗、谷仓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文化古朴,风情浓郁,保存和延续着上千年传统生产生活习俗,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保存原生态的侗寨之一。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寨内鼓楼、花桥、吊脚楼民居保存完好,服饰、银饰独具特色,民族风
【分类号】:K927.3
【正文快照】: 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的黄岗村地处黎平西南隅,全村辖11个行政小组,共325户,分2个自然寨居住,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607.06亩,森林覆盖率为68.4%。这里禾晾林立、屋舍俨然、鼓楼参天、花桥飞架,小溪流水淙淙,古木掩映,房屋、水辗、谷仓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文化古朴,风情浓郁,保存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宗仁;;城市发展中的贵州智慧[J];当代贵州;2010年09期
2 莫定武;;西部明珠 开发热土——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J];中国民族;2007年09期
3 杨成利;;中国侗苗文化祖源地——榕江[J];当代贵州;2008年18期
4 ;黔中明珠——麻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3期
5 龙沛云;;松桃——美丽的“花生之冠”[J];中国民族;1987年01期
6 James.B.Young;郎朗;;美国眼睛拍贵州[J];世界博览;2010年04期
7 ;贵州[J];兵团建设;2011年06期
8 吴伟军;;贵州汉语地名的文化内涵[J];大家;2010年17期
9 刘川;“山之国”谋求交通飞跃[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3年03期
10 韩操;;秋日里最后的温暖旅程[J];青年与社会;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耀如;;序[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曹臣明;;北魏方山永固陵地理环境的选择与陵园制度[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3 韦志勤;;三都瑶人山自然保护区资源考察报告[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蒙光仁;;阳安概况[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李玉明;王宝库;;人文始祖炎黄帝 山右河东留圣迹[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徐振燕;;一个民国学者的田野行走——任乃强和他的《泸定导游》[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任印月;;徐霞客与丽江地区的山水情结[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汉夜郎国都邑探幽[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汤家厚;;《徐霞客游记》在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特殊价值[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木光;;学习和弘扬徐霞客精神 让木徐友谊世代相传[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乡党委书记 侯永明 乡长 李红;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N];云南科技报;2008年
2 宋翟;独具魅力的榆次老城[N];山西政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于伟慧 特约记者 黎大辉;黎苗家园 红色风情[N];海南日报;2010年
4 张永文;黎平古韵……[N];贵州政协报;2010年
5 陈城文;古今一脉黎平翘街[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箫羽;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党委书记 陈建祥 镇长 戴荣;神秘古镇——禄丰县黑井镇[N];云南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陈启海邋杨富春 通讯员 李明清;“安徽广水”酷恋广水[N];湖北日报;2008年
9 成绶台;秀甲天下甲秀楼[N];人民长江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冯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岩[N];广安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2 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宋佃星;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洁;湖南省靖州县地名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哈斯花;巴林地名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昌羽;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庞莹莹;地理环境在俄罗斯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贾伟国;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蓦;探寻丽江古城文化生命力[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7 廖丽华;广西区域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6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15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