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国外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摘要】:系统总结了2000年以来英语世界人地关系研究在认识论、研究内容和学科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总体评价提出了供国内研究的借鉴之处。无论是在学科内还是在学科间的交流中,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传统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认识上,地理学环境研究的复兴与学科内的融合是实现统一地理学发展的桥梁,学科间的交叉拓宽了人地关系研究视野;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表现为依托现代技术的方法综合,即在复杂系统科学的背景下,建构以关系思考为主的评价模型;在应用上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之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解决从全球到地方尺度的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9017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284)
【分类号】:K901
【正文快照】: 人地关系的经典解释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1]。人地关系研究是地理学四大传统之一[2],素来是学科的研究核心[3]。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地理学发展报告《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中写道“要成为一名地理学家,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大道;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2 杨青山,梅林;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金龙;;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生长层次观[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2 陆大道;科学发展观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胡启武;尧波;刘影;吴琴;钟中罡;卢伍山;;鄱阳湖区人地关系转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4 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5 胡文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徐勇,沈洪泉;人文要素数据与土地利用单元匹配方法——以北京丰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7 张百平;陆大道;马小丁;程选;马鹏;孙然好;;国家生态特区构想及其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8 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9 李富佳;韩增林;王利;;主体功能区划下过渡期辽宁省限制开发区发展模式[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10 张洁;李同f;王武科;;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兆存;秦耀辰;范玮佳;;第五章 城市区域发展的非线性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2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尹立成;沈正平;季刚;;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向——从地理学理论角度[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4 黄松;;民族地区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布局研究——以桂西为例[A];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建设——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六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娜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以红;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6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车越;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方一平;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2年
10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磊;怒江水电开发对当地人地关系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燕;郑州市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及其极限规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任祥源;河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肖超;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D];南京大学;2011年
6 徐睿;基于多目标规划优化模型的耕地保有量预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东元;辽宁省外向型经济的时空差异与演变特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戴向洋;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丽娜;江苏省大丰市土地协调利用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徐锋;基于水源地保护的人内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2 张应祥;蔡禾;;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3 马学广;;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4 张庭伟;城市化作为生产手段及引起城市规划功能转变[J];城市规划;2002年04期
5 张庭伟;;全球转型时期的城市对策[J];城市规划;2009年05期
6 魏开;许学强;;城市空间生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范式述评[J];城市问题;2009年04期
7 江泓;张四维;;生产、复制与特色消亡——“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特色危机[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8 孙大鹏;朱振坤;;社会网络的四种功能框架及其测量[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9 刘云刚;殷冠文;;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建城市化——以鹤壁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10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健刚;;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臣,郭跃;人地关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2 傅祖德;从猿到人的漫长过程中的人地关系(续)[J];福建地理;2000年02期
3 王义民,王荣珍,靳军;人地关系的哲学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李广全,刘继生;思维方式与人地关系理论[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5 李月臣,陈国忠;对人地关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王爱民,刘加林;我国人地关系研究进展评述[J];热带地理;2001年04期
7 罗静,陈彦光;论全球化时代的人地关系与政策调整[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8 张雷,刘毅;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人地关系状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9 王长征,刘毅;人地关系时空特性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1期
10 方创琳;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文荣;武友德;潘玉君;;基于控制论的人地关系系统调控与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吴映梅;武友德;;民族交接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张捷;;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孟华;秦耀辰;;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赵明华;韩荣青;;地理学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研究现状评述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李小建;许家伟;任星;;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7 周传斌;;人文地理视野下的西海固[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谢丽;以水为中心的人地关系: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文明探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北京大学教授 唐晓峰;人文地理:一门历久弥新的学问[N];北京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包广静;基于人地关系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8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8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