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对国内几种典型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成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18 21:36

  本文关键词:对国内几种典型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成的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科学 学科体系 地理科学特点 地理科学发展趋势


【摘要】: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构建是地理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地理科学发展动态和方向的指示器。论文在解读四种典型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现代地理学具有综合系统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和相邻相关学科需进一步交融等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尽管地理学取得了诸多的辉煌成绩,但依然面临如学科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科学问题,这迫使地理学界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高度敬业和奉献精神的青年地理学家。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旅游系;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类(KZ200810028015)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项目(2011TJK296) 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04150120120518) 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G2012041)
【分类号】:K90-4
【正文快照】: 古老而年轻的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由古代地理学资料的收集和地理现象的描述,近代地理学独立科学体系的形成—分化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科学领域,发展到现代地理学(地理科学)的向分析、预测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演化规律的方向[1-5]。这一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过程也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传康;;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材建设[J];地理科学;1987年01期

2 吴国本 ,潘玉君;地理教育价值刍论[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毅;;风水学与新世纪的居住建筑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胡降临;王心源;;建立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3 程中玲;徐刚;孔圆圆;刘成;杨娟;;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4 张晶香;杨胜天;黄大全;朗杨;;我国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5 季中淳;中国冰缘区湿地及其环境效应与生态建设[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6 王恩涌;“人地关系”的思想从“环境决定论”到“和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7 于春苓;;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8 周旗;地理场与区际贸易[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蔡云辉;会馆与陕南城镇社会[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张成旺;;临沂批发市场微区位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倪敏东;黄颖;罗明;汪雯婕;;空间与产业结合的近期建设规划探——以宁波市江东区近期实施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5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6 王士君;宋樝;;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观[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王生;李东;马宗德;尹显涛;廖汀;;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与耕地保护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建春;;徐霞客游浙日记探析[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9 田山岗;;趋利避害、扬长补短——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战略之思索[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祖群;邓阳;;试论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经验、误区以及对北京的借鉴[A];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婷婷;山东省金融增长极的选择与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刚;潍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杜洋;山地住区规划中相关风水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刘淑兰;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沈岳敏;丰泰保险在鄂湘渝蜀新设分支机构选址的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袁金明;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湖南省森林旅游产业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项伟;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8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英;精神文明实践、理论与学科建设漫语——写在《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出版之际[J];现代哲学;1993年01期

2 林如;“思想”的创作——谈陈振濂先生的书法创作[J];青少年书法;2002年24期

3 王德新;对国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夏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5 胡文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邱金弥;黄莎莉;;美术技法理论:美术学研究的盲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2期

7 张国君;;创建中国军事志学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J];中国地方志;2010年02期

8 常晋波;;试论当代公民礼仪学的学科体系[J];青春岁月;2011年10期

9 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10 雷永生;;以科学心理观构建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科体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自兴;;智能控制学科体系的初步框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2 秦亚平;;试论普通心理学新学科体系的构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锦高;;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校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长征;;《自我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永文;;关于旅游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傅绪哲;王守兰;;关于商品学的思考[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曹堂哲;;公共领域中行政的性质——兼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种新构想[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肖勇;;关于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存在及其内容体系[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9 金凤君;王成金;;新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与贡献[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建设;施芳芳;;《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体系刍议[A];第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州社科联 贺先枣;试谈建立“康巴学”学科体系的意义[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2 记者 鲍道苏 通讯员 陈捷;北科大改造学科体系实现跨越[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国讯;与国际学科体系兼容 收词数量覆盖面广[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肖鑫 李晋宇;二军医大60年育5万医学英才[N];科技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早霞;省第六次社科评奖成果出炉[N];山西日报;2010年

7 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周科际;完善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N];湖南日报;2010年

8 洪蕾;建设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武汉理工大学危机与灾害研究中心 陈安平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张明;应急管理学科体系需加快建设[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韩卫红 靳建忠;专家建议设立创业学学科体系[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正荆;信息社会学研究内容、理论范式与学科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德钦;施工工效学原理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毕旭玲;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传说研究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鹏程;中国环境社会学框架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曾进;多媒体设计学科体系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周丽霞;论信息法学研究模式及学科体系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蔡冬丽;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D];河南大学;2009年

5 唐炎;体育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童宪明;体育法学的学科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刘丽红;教育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8 王慧东;论张舜徽的文献学学科理论与方法[D];安徽大学;2007年

9 刘买如;关于构建体育环境学新学科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霓;论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兴起和演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5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305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2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