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地区民族语地名的结构类型及其文化意蕴——以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为例
本文关键词:怒族地区民族语地名的结构类型及其文化意蕴——以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为例 出处:《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是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等民族相互杂居的地区,地名是匹河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化石"。现以匹河怒族乡为例,主要来探析怒族地区地名的结构类型、认知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Abstract]:......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1XJC740001)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2Y481);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2Y239)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地名是在某一地理实体活动的人命名的,名从主人,人群具有民族性,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名一般是隶属于某一民族的人群以其母语命名的,因此地名亦有民族性〔1〕。历史上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与相邻的民族有着不同程度的往来,过去民族间的相互交往,构成了今天的民族关系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静;;北部湾涠洲岛地名文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刘美娟;;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谭丽亚;陈海宏;;怒苏语地名的结构及其文化意蕴[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张泽洪;;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宗教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拓;叶建;;从水语词汇看水族的历史起源痕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崔明;;近十年国内民间信仰的人类学研究概况——以社区研究方法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3 李建富;;寻访深谷里的遗珠——维西叶枝镇傈僳歌舞“阿尺目刮”[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4 陈子丹;;傈僳族档案文献及其开发利用[J];档案学通讯;2008年03期
5 刘海燕;;《怒江魂》中的民俗再现[J];电影文学;2011年17期
6 王炳江;史梦薇;;侗水语分化的语言年代学考察[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7 农祥亮;广西壮族与云南傣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锦芳;;西南地区双语类型及其历史转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韦景云;;从壮侗语名词构词特征看“干栏”语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蒙元耀;;西江流域的语言分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观琪;;云南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韦学纯;水语描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茂美;村落社区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侯兴华;泰国傈僳族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整体研究与个案调查[D];云南大学;2010年
10 齐旺;台语北部方言核心词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玉杰;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谭海华;A-ε-m模式下的地名命名机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李申f;社会医学视角下的傈僳族嗜酒行为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5 黄庭广;德保壮语与清迈泰语稻作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冯俏丽;中国壮族与泰国泰族招魂习俗文化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农友安;壮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吴臣霞;侗族琵琶歌的韵律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9 曹艳;傈僳族“阿尺木刮”舞蹈生态文化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10 李文波;广西壮语区地名与壮汉语言接触、文化交融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伟强;滇中地区少数民族图腾文化散论[J];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李勇忠;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4期
4 王昌雄;环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思考[J];桂海论丛;2000年03期
5 韦善豪;环北部湾旅游圈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6 李永玲;;涠洲岛U@话语音[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潘荫昶,庞润福;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涠洲岛火山海滩景区规划[J];广西土木建筑;2001年03期
8 刘传章;涠洲岛南湾火山口地貌及地质特征[J];广西地质;1986年01期
9 陈杏文;涠洲岛地下水资源现状与地质环境问题[J];广西地质;1999年01期
10 陈成英,廖思明;涠洲岛和斜阳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初步调查[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1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35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