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1-24 19:25

  本文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 理论 方法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尽管作为新兴学科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已随着学科建设的日臻完善而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却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以其重要分支历史经济地理学为例,已有成果虽然相对丰硕,学术影响也在扩大之中,但研究领域和方法上却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全面把握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该分支学科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不断进步,也有助于当今的经济建设实践。
[Abstract]:Although China ' s historical geography , as a new subject ,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s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has been perfected , the development of its branches has some imbalance . With its important branch histor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as an example , there is still a spa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method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92)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2012年科研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901.9
【正文快照】: 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新兴学科,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也日渐增多。自1972年黄盛璋、钮仲勋发表《近年我国历史地理研究的进展》[1]一文之后,《中国史研究动态》便从1982年开始每年发表上一年度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2]。此外,侯仁之、邹逸麟、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J];东南学术;2002年04期

3 韩茂莉;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4 华林甫;;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5 郭声波;历代黄河流域铁冶点的地理布局及其演变[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樊如森;;开埠通商与西北畜牧业的外向化[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戴鞍钢,阎建宁;中国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变化及其影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1期

8 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永帅;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2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3 樊如森;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186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4 毛立坤;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焕良;近代上海棉纱业空间研究(1889-1936)[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伟燕;近代宁波内河轮运业研究(1895-1949)[D];复旦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峗;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汪雷;;徽商衰亡主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7年03期

3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卜风贤;彭莉;;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结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5 王世华;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栾成显;经济与文化互动——徽商兴衰的一个重要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董家魁;徽商衰落原因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俊龙;;试论中国近代工业的畸形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韩茂莉;金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新创;刘成武;;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洪涝灾害效应——以江汉平原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赵现海;;明长城的兴起——14至15世纪西北中国军事格局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4期[C];2007年

3 ;主要参考文献[A];内蒙古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文集[C];2005年

4 赵琦;;明末清初的哈喇慎与蒙古八旗[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5 崔允精;;大蒙古国时期鳏寡孤独救济与常平仓[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6 郝维民;;漫议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蒙古族的发展——兼评少数族群“去政治化”和民族“共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7 李保文;;“内外蒙古”称谓的由来及其演变[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8 包文胜;;古代突厥于都斤山考[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9 徐新建;;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10 张雯;;内蒙古的草原生态与社会变迁——既有的研究发现[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刘雪飞;古代黑海北岸斯基泰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徐实;清朝对外蒙古管理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麻小兵;民国时期张家川商业贸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金敏敏;近代浙江省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比较分析(1926-1936)[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徐红;遥感与GIS技术在工业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莫凡;先秦战争中的河内[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安学锋;民国初期河南省1:10万地图Web服务及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德臣;晋商与西北茶叶贸易[J];安徽史学;1997年03期

2 陶德臣;汉至民国时期茶叶广告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3 张小平;汉口徽商与社会风尚——以《汉口丛谈》为例[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4 毛立坤;;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5 李英铨;严鹏;;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动及其原因[J];安徽史学;2007年04期

6 廖桂华;;近代以来恩施桐油的生产及贸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7 赵鸣岐;金代上京路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8 杨煜达;试析近代滇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9 蒋枝偶;;论近代变革中的昆明城市居民婚嫁消费[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陈曦;80年代以来近代湖南经济史研究综述[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薄井由;清末民初云南商业地理初探——以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调查报告为中心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樊如森;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186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3 袁国友;近代滇港贸易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4 唐巧天;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年)[D];复旦大学;2006年

5 毛立坤;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6 佳宏伟;区域分析与口岸贸易[D];厦门大学;2007年

7 肖良武;云贵区域市场研究(1889-1945)[D];厦门大学;2007年

8 牟振宇;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49-1930)[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哲;晚清民国对外和埠际贸易网络的空间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平;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范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史志刚;近代梧州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雪梅;近代中国大豆出口贸易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宪文;近代上海十六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秀敏;港城关系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占春;近代上海转口贸易研究(1843-1941年)[D];西北大学;2006年

8 毛剑锋;杨树浦工业区研究(1880—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珍珍;从“工头制”到“科学管理”—20世纪20年代荣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演变[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陈云;近代上海吴淞地区研究(1898年-1937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念海;;发挥中国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1期

2 ;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J];地理学报;1991年02期

3 冯岁平;;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一部独具特色的宏作——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毛双民;;200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01期

5 马正林;史念海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出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一至五辑总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02期

7 王双怀;;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3期

8 谢n\;;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新写法——阿兰·贝克新著《跨越地理学与历史学的鸿沟》述评[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4期

9 吴宏岐;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庆;;绿色营销:国内研究述评[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季娇;刘晓梅;;嫉妒心理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于靓;;考试焦虑的理论模型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周良墉;;环面蜗杆理论与技术的创新[A];第十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梁天培教授纪念会文集[C];2008年

6 蒋卫东;;知识管理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加林;曹晋芳;文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李勇;吕拉昌;;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于学馥;刘同有;;金川的充填机理与采矿理论[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熊冬连;薛家翠;;黄连木丰产栽培理论与技术[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余传诗;构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完备的基础文献库[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葛剑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世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葛剑雄(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走向世界的中国历史地理学[N];解放日报;2002年

4 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N];光明日报;2000年

6 辛德勇;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供稿;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辛德勇;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N];光明日报;2001年

9 通讯员 李玮颖;让中国历史地理学为全人类服务[N];联合时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杨雪梅;应保留这样的学术遗址(记者来信)[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庆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2 翟勇;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黎黎;在永恒中结晶[D];苏州大学;2005年

5 王波;中国都市农业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5年

6 谢英;区域体育资源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3年

7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凌欣;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董春;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于海滨;当代俄罗斯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波;“诚信烟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清华大学;2005年

2 黄立平;GS集团公司绩效考核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3 吕文涓;中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锦英;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艳楣;论我国立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谢均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吴殿峰;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王志强;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章炯凯;媒体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曾召国;剖析新自由主义:理论、政策实践及其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6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6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