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理念与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区域”通识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5 01:32

  本文关键词: 地理 通识课程 遥感图像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科生 综合素质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地理通识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地理素养及公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方位"通识"的课程理念,以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遥感区域"建设为例,论述了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网站开发与教学管理建设,并对课程的发展作了规划与设想。
[Abstract]:The general course of college geograph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geographical literacy and citizen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concept of "general knowledge" in various direction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mote sensing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rse objective, content structure, website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s and conceives the cours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优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项目(10-01-11)
【分类号】:K90-4;G652
【正文快照】: 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球表层与“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1],关注并理解地理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不仅成为公众议题,也成为现代公民素质之一。地理通识课程对于传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相关知识与理论,提升当代大学生地理素养及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2]。北京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静爱,吴殿廷,葛岳静,梁进社,史培军;区域地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1期

2 唐瑞;于洋;;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比较研究——以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为例[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3 王静爱;苏筠;贾慧聪;;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的教学理念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香;杨胜天;黄大全;朗杨;;我国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2 孙文福;薛影;;《中国旅游文化》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创新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2期

3 童绍玉;;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闫国琦;王海林;杨洲;郑丁科;陈建军;;高等学校电类基础知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7期

5 陈玉红;张丽;胡家会;;对通识教育的实践认识[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6 李海龙;党星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开展与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7 田芳;;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8 蔡丽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9 马玉香;刘青广;;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成;;美日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以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知涵;中外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信文;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方荟蕾;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沈斌;乡土地理网络课程开发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雷;探究式中学乡土地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苏;华东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建设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冉红庆;重庆市独立院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陈世艳;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杨莹;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胡超;基于教学过程分析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曼丽;哈佛核心课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2 吴殿廷;加强基础 突出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J];高等理科教育;1997年03期

3 李克安;;“元培计划”与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4 符碧真;;美国与台湾研究型大学普通教育之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5 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6 王旭;;讨论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吕浩雪 ,陈云棠 ,张大良 ,李联明;名师 名课 名教材——南京大学“三位一体”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1期

8 王绵森;;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的几点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5期

9 冯婉玲;段远源;;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与制度保障——兼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案例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8期

10 赵长林,董泉增;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康;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S3期

2 魏遐;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理学发展的良好契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3 ;专家笔谈:知识经济与地理学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3期

4 陈彦光;地理学的贫困与出路(Ⅱ)——地理学发展的分形方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5 陈月英;知识经济对传统地理学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桑广书;新技术革命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1期

7 谢邦定,孙敬之,郭敬辉,芩悦芳;赴印参加国际地理学讨论会经过[J];地理学报;1956年03期

8 舒运国;阿拉伯人与古代东非贸易[J];阿拉伯世界;1987年03期

9 蔡建明;对地理学研究核心的思考[J];地理研究;1991年04期

10 许结;清代的地理学与疆舆赋[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铮;;21世纪地理学:计算化、管理化与新经济的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春晓;张京祥;;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建设的性别反思[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王五一;杨林生;谭见安;;环境-健康-发展的平衡与调控——关于地理学创新的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增林;王成金;;我国物流地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玉轩;;情景社区的功能价值与情境地理学的建构理念[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千怀遂;马蔼乃;钱乐祥;;高等学校地理学一级学科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林振山;;21世纪地理学思想与研究方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地理学的价值怎样体现[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美锷;走出地理学困境靠自信自强[N];光明日报;2003年

3 太原师范学院 王尚义 张慧芝;关于创建历史流域学的构想[N];光明日报;2009年

4 马力;描述细部,对于一座城市的解读方式[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余昆;托勒密的世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本报记者 赵珊;“我们怎样关注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牛学智;在微观地理中求索北京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  梁玉雨 宋李莉;北纬30°线 雅安的魅力线?[N];雅安日报;2006年

9 童强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从“虔诚的时间后代”到“坚定的空间居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晏昌贵;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陶卫宁;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春春;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井波;科学发展观实施绩效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吉日木图;苏尼特左旗地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1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61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