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台北故宫藏雍正《豫东黄河全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00:25

  本文选题:《豫东黄河全图》 切入点:嵇曾筠 出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摘要】: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黄河河患中心从江南段向其上游的河南段推移,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几任河臣均把治河重点放在河南段。河患中心的转移和治河重心的变化推动了雍正年间河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了江南黄河、豫东(河南、山东)黄河的分治。雍正二年至八年(1724-1730年)间,先后担任副总河和河东河道总督的嵇曾筠在河南推行以开挖引河、裁弯取直为主要方式的治河方略,先后绘制、呈奏过多幅类型多样的豫东黄河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豫东黄河全图》就可能是其中仅存的一幅。绘成于雍正六年(1728年)左右的《豫东黄河全图》描绘了雍正四年至六年(1726-1728年)间河南、山东段黄河的河势及两岸险工、堤防埽坝情形,反映了雍正年间河患中心转移、河道总督分治、嵇曾筠治理河南黄河的史实以及雍正朝的黄河图绘制机制,在清代河政史、水利史和地图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Kangxi to Yongzheng, the Yellow River flood center moved from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the upper part of Henan, the last year of Kangxi. In the early years of Yongzheng, several officials focused on the river control in Henan section. The shift of river disaster center and the change of river control center promoted the reform of river management system in Yongzheng period, and realized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east of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The divi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etween two and eight years from Yongzheng to 1724-1730) Ji Zengyun, who successively served as governor of the Vice General River and the Hedong River, carried out a strategy of river control in Henan Province, in which the river diversion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iver was cut and bent straight as the main way to control the river, and it was drawn up successively. Showing a number of pictur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eastern Henan, The complete Yellow River Map of the Palace Museum in Taipei, Tibet, is probably the only one remaining. The complete Yellow River Map of East Henan, drawn in about six years of Yongzheng (1728), depicts the period of 1726-1728 between Yongzheng and Yongzheng in four to six years. The river regime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handong and the dangerous workers and dike fascine dams on both sid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handong reflect the diversion of the river hazard center during the Yongzheng period, the divis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governor,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Ji Zengyun's administration of the Henan Yellow River and the drawing mechanism of the Yellow River map of the Yongzheng Dynasty, and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river in the Qing Dynasty.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and map history have irreplaceable valu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地图调查、整理与研究”(06JJ0770002)成果之一
【分类号】:K992;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姜涛;;清代江南省分治问题——立足于《清实录》的考察[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2 季士家;江南分省考实[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02期

3 王社教;安徽称省时间与建省标志[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1期

4 公一兵;江南分省考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1期

5 傅林祥;;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2期

6 侯杨方;;清代十八省的形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唐丽丽;;影响安徽方言分区的若干因素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龚小峰;;清代江苏督抚对地方的教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肖玉秋;;《中俄天津条约》中关于俄国在华自由传教条款的订立与实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龚小峰;;“江苏巡抚”定名考辨[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杨雨蕾;;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5期

7 陈尚敏;;陕甘分闱与清代甘肃进士的时间分布[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傅林祥;;清代江苏建省问题新探[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9 何一民;范瑛;;从府城到省会:清代苏州行政地位之变迁[J];天府新论;2009年05期

10 公一兵;江南分省考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晓纪;明清时期安徽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德全;康雍乾时期江南布政使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张鑫敏;江南“人丁”与“男妇”[D];复旦大学;2010年

4 赵翎;明清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洋;行政区划变迁与地域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漫;清初(1644—1684)省级行政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剑;晚清江南提督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8 唐丽丽;历史时期安徽方言的分区及分布特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范弟;湖南建省考疑[J];湖南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2 段伟;;清代湖北、湖南两省的形成——兼论分闱与分省的关系[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3 季士家;江南分省考实[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02期

4 王社教;安徽称省时间与建省标志[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1期

5 公一兵;江南分省考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1期

6 傅林祥;;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2期

7 侯杨方;;“西安省”考——兼论“大陕西”和“小陕西”[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松林;郑林华;;雍正朝河政述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曹松林;郑林华;;雍正朝河政述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李国荣;雍正帝对眼镜的偏爱[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998年04期

4 张轲风;;清代河道总督建置考论[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9期

5 娄占侠;;朱之锡治河[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6 马美著;;“第一能臣”陈鹏年[J];老年人;2010年08期

7 周轩;;一生流放三次的河督李亨特[J];紫禁城;1993年06期

8 刘芙君;雍正帝的“三教合一”观[J];紫禁城;2000年03期

9 石玉新;;清宫疑案揭秘(连载四)[J];乡音;2007年06期

10 ;卷首语[J];紫禁城;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席会东;;《豫东黄河全图》与雍正朝河政[A];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铃木真;;关于镶白旗和硕雍亲王胤稹与藩邸旧人[A];第三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彭云鹤;;清代满族治河专家齐苏勒[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4 于善浦;;雍正陵寝选址史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5 倪玉平;;试论晚清漕运官制变革[A];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龚金蕾;龚鸿志;;雍正帝《蓬莱洲咏古》诗之意与《红楼梦》结构线索相关探析(二)[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凤春;;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圆明园景群中的体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8 王大庆;;清乾隆朝黄淮下游地区的祭河与祀神[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林峰;吴晓玲;;林则徐在陕西[A];林则徐在陕西座谈会论文选[C];2005年

10 刘仲华;;清代大兴何氏历算学[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建利 马忠庚;明清时期的漕运总督与河道总督[N];光明日报;2009年

2 南开大学教授 冯尔康;二百年疑案再断:雍正继位问题考实[N];北京日报;2010年

3 屈春海;雍正帝寻访治病术士[N];中国档案报;2001年

4 宋育红;宋门两代三将军[N];白银日报;2009年

5 史馆文;胜者王侯,,败者贼[N];中国档案报;2003年

6 记者 王国忠;文化给予城市希望和力量[N];抚顺日报;2010年

7 毛宪民;康熙、雍正帝宫中观测日食[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冯佐哲;“上书房”是怎样一个机构[N];北京日报;2008年

9 史馆文;整顿吏治,雷厉风行[N];中国档案报;2003年

10 主持人:李国荣;雍正尊孔[N];中国档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本军;震动与回响[D];云南大学;1999年

3 夏卫东;清代科举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秀梅;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李霞;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燕飞;清代督抚张允随与云南社会[D];云南大学;2002年

7 刘彦臣;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林华;雍正朝河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亚东;雍正年间整顿吏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睿;李氏朝鲜君臣眼中的康熙帝与雍正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照年;北宋黄河水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啸天;清代雍正年间名臣田文镜评议[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旭;雍正朝广东驻防八旗兵丁打抢平籴厂事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丁佳青;论雍正粉彩花蝶纹装饰之美[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8 邓宾宾;雍正帝打击科甲朋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范成忠;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宗教政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青松;雍正时期的禁教与禁教时期的天主教[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5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55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