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佛国境界:盛京四郊喇嘛寺塔的敕建
本文选题:曼荼罗 切入点:四业(las 出处:《美术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清入关前夕在其都城盛京四方敕建四座喇嘛寺塔,形成"城池—寺塔"的空间格局,一般认为是一个曼荼罗。但按照曼荼罗,它缺少最重要的中心本尊;即使说它是一个结界也不能成立,因为四方寺院的主尊不同,因而这个空间各部分不是均匀的。它应该是密宗所说佛之四业(息增怀伏)的空间化,以达成皇帝消业增寿、国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祈愿,而敕建的直接原因则是当时皇帝病了。这样的空间构造有一个先例就是元代的凉州城,也是萨迦派喇嘛设计。
[Abstract]:On the eve of the Qing temple built four Lama in its capital Shengjing Quartet Chi, "the 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ity - Templ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 mandala. But according to the mandala, it lacks the central deity most important; even that it is an enchantment is not true, because the Lord is the four Party of the temple, thus each part of this space is not uniform.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four Buddha Tantric industry (rate increase with the space V), in order to reach the emperor Xiao industry increased longevity, national prosperity, the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prayers, and the direct cause of Chijian is that the emperor is ill. Such a space structure a precedent is the city of Liangzhou, is also the Sakya Lama design.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鲁迅美术学院;
【分类号】:B948;K928.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微;;乾隆裕陵棺椁藏文经咒释读[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辉;千古金台安在哉[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陈平原;;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象[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3 沈卫荣;;元朝噶玛巴研究二题[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4 费泳;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传播格局的转变[J];敦煌研究;2004年02期
5 段玉明;南传佛教入滇考[J];佛学研究;1994年00期
6 陈洪;《百喻经》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7 姜云天,谭艳梅;近代雾灵山森林植被的变迁[J];河北林业科技;2000年04期
8 李威;王国维、苏曼殊的文本创作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向之初的个性化思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吾淳;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李勤璞;斡禄打儿罕囊素:清朝藏传佛教开山考[J];蒙古学信息;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尹雁;;试论阔端在“凉州会见”前后的宗教信仰问题[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常欣;;寿康宫沿革略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上)[C];2007年
3 余鸣谦;;古坛庙建筑杂录[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4 罗文华;;清代中正殿的陈设思想及其宗教职能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4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杨荔薇;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牛宏;《章嘉宗义》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桑大鹏;三种《华严》及其经典阐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10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春莹;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覃江;安般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纪慧娟;明代驿传与经济的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文娟;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形式、特点与影响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强;汉唐佛教戒律传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倪秀兰;佛教的慈悲观[D];四川大学;2005年
7 石坤;斯坦因喀拉浩特遗址所发掘诸废墟及其出土文物对应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于川;中国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6年
9 稂荻;《阿毗达磨俱舍论》中的“无我”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吴春燕;印度教育的发展与印度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无色界相[J];飞碟探索;2007年02期
2 温玉清;侯卫东;;曼荼罗的深邃宿命: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散记之三[J];紫禁城;2009年09期
3 艾昕;;高台上涅i,
本文编号:1656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5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