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18-04-09 10:45

  本文选题:高校地理教育 切入点:主要问题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10期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分析了高校地理教育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指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有待改善,学科根基有所削弱,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课程体系尚待革新,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师评价标准错位。从科学研究前沿、国家发展、地理教育、咨询业兴起等方面展望了对地理学的人才需求,进而提出关于高校地理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和对策的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geography, analys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question is: professional setting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discipline foundation weakened, lack of talent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needs to be updated, lag of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e teaching is weak, teacher evaluation criteria from the dislocation. The forefro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national development, geography education, consulting industry rise and Prospects on the geography of the talent demand,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ultivating geograph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al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基金】: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地理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7FYl40800)成果之一
【分类号】:K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秉维;地理学一些最主要的趋势[J];地理学报;1960年03期

2 赵松乔,陈传康,牛文元;近三十年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进展[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3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傅伯杰,王民,刘宝元,王仰麟;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4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5 冷疏影,宋长青;中国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6 杨勤业;郑度;吴绍洪;葛全胜;;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7 蔡运龙;;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8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9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10 翟金良,冯仁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香;杨胜天;黄大全;朗杨;;我国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2 张光生,李俊峰,顾宇洋,张凌亮;地理专业学生对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反应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吴大明,查良松;新《地理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师地理教学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全玉;;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束仁龙;;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与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王建;车涛;张立新;晋锐;王维真;李新;梁继;郝小华;李弘毅;吴月茹;胡泽勇;;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J];冰川冻土;2009年02期

7 丁凤梅;;顶层设计:基于地方“211工程”高校学科规划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郑世英;;地方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10 李孟辉;熊春林;;彰显特色: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平;刘慧平;潘耀忠;;中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蔡运龙;;2020年中国地理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3 周本宽;;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烨;刘霄;刘海鹏;李天杰;;河北坝上农牧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性状变化特征[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向清成;;高师地理专业人文地理课程设置的探讨[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陆大道;;向100年来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的地理学家致敬——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袁峰;李湘凌;周涛发;祁轶宏;张鑫;;GIS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安良;面向3G终端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瓦利;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5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广义;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李山;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费宇红;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演变与涵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继军;新升本科院校科研功能与发展定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艳丽;战略管理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柳;基于ETM+影像的扎龙湿地遥感分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金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鸿燕;基于Web的流域水土资源地理过程模型数据库建设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智勇;长江口第四纪地层划分及环境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余建杰;基于TM遥感影像的鄱阳湖湿地分类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侯志华;GIS技术支持下的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福瑞;安徽杭埠河上游近50年来湖泊沉积记录与环境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蔼乃;论地理科学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陈述彭;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4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5 赵松乔,陈传康,牛文元;近三十年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进展[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6 任美锷;最近十年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进展[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7 蔡运龙;林超的学术思想与成就[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8 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9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傅伯杰,王民,刘宝元,王仰麟;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10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槐生;;绍兴市情概览[J];资料通讯;2005年05期

2 李红波;;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之路——以荆州古城为例[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9期

3 宁怀芳;21世纪河南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4 王秋霞;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思想战线;1997年02期

5 夏敏慧,王颖,骆冰,陈新,陈新民;论海南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乔桂明;江苏省保险市场实证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段志光,卢祖洵;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诺贝尔奖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年09期

8 卫丽军;;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战略[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许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10 贺心颖;;北京网络文化发展战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永全;;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畜牧业发展战略[A];良好农业规范与畜牧业健康发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景明;魏国齐;张福东;;加入WTO后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马仕;束昱;;地下物流在上海的发展前景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金丽;徐用吉;王薇;;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韩海军;陈碾管;胡柏林;;三门峡市高效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思考[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沈熙环;;现状、问题与出路[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陶永宏;;加快发展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业的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马青;;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顾汉卿;;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林斐;;淮河流域旅游业发展及战略构想[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世经政所 谈世中 彭磊;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饶艳萍;发挥妇女作用 推进“3+1”战略[N];九江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罗文全;宜昌品牌被外地抢注之后[N];三峡日报;2007年

4 廖思红;深化“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思考[N];丽水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秦立夏邋雷宾建 廖鸿翔;廖仁斌:实施国家宽带发展战略 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N];通信信息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冰 李e,

本文编号:1726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26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