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赋写作与古代地图之关系
本文选题:京都赋 + 疆域赋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古代京都赋"蔚似雕画",其中大量的地理方位描写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幅地图俱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绾合存世文献与古人观念,可证古时京都图、天下图遵循南上北下、左东右西的绘制模式。京都赋及其变体疆域、大一统赋皆本地图写作,甚且形成图赋并传的现象,因此其补充志、乘的功能与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Abstract]:Ancient Kyoto Fu "Wei Liao painting", in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and Changsha Mawangdui Han tomb unearthed two maps are upper south, north, left east right west.Combined with th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ancient concepts, the ancient Kyoto map, the world map follows the south, north, left, east, right and west drawing model.Kyoto Fu and its variant territory are all written on this map, and even form the phenomenon of map fu and transmission. Therefore,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its supplement, multiplicative function and value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3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汉赋文学地理研究”(编号:CXZZ13_0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6.2;K9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怀宇;朱华;;论《管子》与《商君书》法治思想的异同[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一)[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10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晖;《文选》京都赋置首的文化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炳海;朝政与民俗事象的消长──古代京都赋文化指向蠡测[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4期
3 周勋初,周勋初;左思《三都赋》成功经验之研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王长顺;;由“长安事象”叙写的变化看京都赋之嬗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朱维娣;;汉代京都赋与长安地域文化的交融刍见——以《西都赋》和《西京赋》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6 许结;从京都赋到田园诗——对诗赋文学创作传统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冯方;;从《金陵赋》审视京都赋的嬗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8 王柳芳;;论《洛阳伽蓝记》对京都赋的接受[J];殷都学刊;2010年01期
9 王柳芳;;从皇居到民居——论唐前京都赋的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魏丹丹;;论两汉间儒学思想的变迁——以京都赋对国都选址的争论为切入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逊 葛永海;“双城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意象谱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1年
2 徐迈;汉唐长安空间与文学关系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明代京都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南宝新;汉魏六朝京都赋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刘海霞;京都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莉;汉魏京都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邱杨琰;从汉代京都赋看两汉都城建筑文化[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杨静;汉代畋猎赋的发展历程与特色[D];宁夏大学;2013年
7 栗刘斌;张衡诗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黄志立;《昭明文选》选赋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3年
9 徐秋雅;汉赋中的社会风俗散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颖;北宋都市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2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4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