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唐宋时期对西部地理认识若干特征初探

发布时间:2018-04-27 11:53

  本文选题:唐宋时期 + 中国西部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9期


【摘要】:唐宋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部地区经略的兴衰及其西部所面临的民族军事战争形势的严峻,内地学者对西部地理、社会、民族的关注有所加强,有关西部的地理文献增多。文章主要以唐宋时期对西部人文地理的考察与记载为依据,分析了该时期西部地理认识中的若干特点,认为唐宋时期对西部地区的地理认识具有空间广泛性特点与神异化倾向。在对西部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的记载中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主义意识、忠君爱国情感与政治忧患意识,同时唐宋对西部地理认识中,地域偏见与地域歧视观念十分明显,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Abstract]: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ith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entral dynasty to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austere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military war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scholars in the interior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geography, society and nationality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geographical literature on the western region increas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cord of the western human geography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graphical cogni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at perio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geographical cogni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extensiveness and the tendency of divinity. In the records of natural and human geography phenomena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re is often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icism, patriotic feelings and political worries of loyal monarch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geography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prejudice and regional discrimination is very obvious. With a distinctive brand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LS03) 西南大学博士人才引进基金项目(2006-026)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文;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2 郭声波;唐宋地理总志从地记到胜览的演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马强;地理体验与唐宋“蛮夷”文化观念的转变——以西南与岭南民族地区为考察中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左鹏;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舒宪;“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赵世瑜;;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马强;论宋代历史地理学文献兴盛原因[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4 于赓哲;;《新菩萨经》、《劝善经》背后的疾病恐慌——试论唐五代主要疾病种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张文;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6 马强;地理体验与唐宋“蛮夷”文化观念的转变——以西南与岭南民族地区为考察中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王星;;城市农民工形象建构与歧视集中效应[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8 李小波,吴其付;唐宋时期三峡地区的志记、咏记、游记与历史旅游景观研究[J];中国地方志;2004年10期

9 马强;宋代地志学兴盛原因初探[J];中国地方志;2004年11期

10 郭声波;《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价值与缺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仲广;闲暇经济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潘晟;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耀龙;论严歌苓汉语写作中的美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4年

2 胡玉;宋代医政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李曼曼;唐五代瘟疫与社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庞蔚;《大元大一统志》存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李立新;疫病与两宋东南社会[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盛长富;宋元时期闽西地方动乱与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李海燕;《南海集》与“诚斋体”的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谢秀眉;考据时风下的征实地理学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孙晶;从古代文献记载解析中国古代地学思想的形成及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2 左鹏;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凡;;唐蕃古道——迎佛路,秦晋盟[J];数码摄影;2011年08期

2 米兰;;一路往东,朝着大海的方向[J];风景名胜;2011年09期

3 马蓓蓓;薛东前;张雷;;历史时期关中地区都城迁移的资源环境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隗瀛涛;;序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二虎;洛带: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N];经理日报;2004年

2 李凌翌;品·成都[N];成都日报;2008年

3 牟子谦;古镇洛带展客家风采 旅游地图引八方来客[N];中国测绘报;2007年

4 主讲人:张立斌(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一城安宁 万家灯火争辉[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张忠;陇南文化旅游胜地——泥功山[N];民主协商报;2006年

6 李田生 李慧;甘肃 黄金10年 陇原巨变[N];西部时报;2010年

7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潇 贾巴尔县 邱禄宪 孙子拉约;神奇金阳梦幻之地[N];凉山日报(汉);2006年

8 张大华;宋词里的北固山[N];镇江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李瑞平;魅力叶城 西域奇葩[N];喀什日报(汉);2010年

10 张碧秀;昌州也称“海棠香国”[N];乐山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海军;唐宋时期三峡茶业兴衰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2 褚清磊;唐宋时期陕北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会豪;秦汉以来成都锦江滨河人文景观的变迁及复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梅;隋唐至明清时期延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0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10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