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聚合形成模式的中外比较
本文选题:城市 + 成都 ; 参考:《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4期
【摘要】:在城市形成的早期阶段,城市内部结构、功能体系、空间组织以及主要发展方向,基本上都是由聚合模式所决定的。城市聚合模式不同,城市起源、形成道路就不同,城市的性质也就不同。成都城市聚合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主权在聚合形成过程中起凝聚和推动作用,工商业是城市聚合的重要因素。这两大特性决定了成都城市为自由都市、工商业都市的性质,并影响了成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发展。成都城市的聚合模式与三星堆、中原、美索不达米亚城市聚合模式有所不同。
[Abstract]:In the early stage of urban formati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functional system,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ity are basically determined by the aggregation model. Urban convergence mode is different, city origin, formation road is different, the nature of city is also differen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Chengdu urban aggregation model is that sovereignty plays a role of cohesion and promotion in the process of aggregation. Industry and commer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urban aggregation.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Chengdu as a free city and a city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The aggregation mode of Chengdu cit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anxingdui, Central Plains and Mesopotamia Mya.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成都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度研究项目成果。
【分类号】:K9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世之;略论楚郢都城市人口问题[J];江汉考古;1988年01期
2 林向;羊子山建筑遗址新考[J];四川文物;1988年05期
3 江章华,颜劲松,李明斌;成都平原的早期古城址群─—宝墩文化初论[J];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04期
4 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演进中对外贸易作用之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富政;四川碉楼民居文化综览[J];华中建筑;1994年02期
2 晏昌贵;商周时期湖北农业开发[J];农业考古;1994年03期
3 林向;三星堆遗址与殷商的西土——兼释殷墟卜辞中的“蜀”的地理位置[J];四川文物;1989年S1期
4 张富祥;沂沭细石器文化内涵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刘文鹏;论埃及文明的起源——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6 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演进中对外贸易作用之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1期
7 段渝;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起源[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0年03期
8 徐学书;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人面神像之探讨[J];四川文物;1989年S1期
9 张善熙 ,陈显丹;三星堆文化的贝币试探[J];四川文物;1989年S1期
10 傅顺;王成善;江章华;刘建;李奎;;成都金沙遗址区古环境初步研究[J];江汉考古;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成;陈剑;;岷江上游先民的史前家园——营盘山遗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云洪;颜劲松;;成都平原宝墩文化史前城址群初步分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卞再彬;;芒城遗址与舞禹时代古蜀文化初探[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熙;从神话考古看古蜀的历史文化内涵[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颖;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与中原地区史前城址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英丽;中国结元素在产品设计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罗丽萍;成都地区4ka以来环境—气候变化与其对古蜀文明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刘道军;论巴蜀文字与古蜀王[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刘建;成都金沙遗址脊椎动物及古环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世之;关于楚族的族源及其发祥地[J];江汉论坛;198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秋山元秀;胡德芬;;施坚雅编《中国王朝时代晚期的城市》[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日知 ,亭云;这一万年——原始史的后半章试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3 曹永成;论“典型”的本义还原和理论进步——也谈典型泛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4 王廷洽;;郢都究竟在哪里?[J];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03期
5 马世之;中外文明起源问题对比研究[J];中原文物;1992年03期
6 张鸿雁;中国古代城墙文化特质论──中国古代城市结构的文化研究视角[J];南方文物;1995年04期
7 大营;城市的贫困[J];税收与社会;1996年12期
8 李宏伟;柴尔德“两次革命论”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得失[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段渝,邹一清;成都城市聚合形成模式的中外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4期
10 黄烨R,
本文编号:1869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6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