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12 18:36

  本文选题:地理学 + 城市通勤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0期


【摘要】:城市通勤是城市交通、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地理学者对于城市通勤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对居住郊区化的关注。作为理解城市空间重构和制度转型的重要视角,地理学领域的城市通勤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从研究内容、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认为应该拓展城市通勤研究区域范围、加强研究内容的深度,提升理论化成果、注重多学科方法的交叉应用,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人本主义方法的运用。
[Abstract]:Urban commut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The study of urban commuter in China began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attention to suburbanization. A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urban 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urban commuting research in geograph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This paper sums up and summarizes the urban commuting research in China from four aspects: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area, data sources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gional scope of urban commuting research should be expanded, the depth of research cont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should be enhanced, the cross-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m method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positivism method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43)
【分类号】:K901;TU984.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一星;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2 冯健,周一星;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3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4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5 周素红;闫小培;;基于居民通勤行为分析的城市空间解读——以广州市典型街区为案例[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6 李峥嵘,柴彦威;大连市民通勤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0年06期

7 周素红;闫小培;;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8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梁秀英,张景秋;北京市近郊区村镇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宗跃光;城郊化是大都市发展的重要阶段[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5期

4 刘晓颖;北京大都市住宅郊区化的基本特征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5期

5 桑秋,修春亮;都市圈政策浅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4期

6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7 周一星;对城市郊区化要因势利导[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8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9 周一星,冯健;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10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卓咏;;中国大城市环境问题的特性及其解决[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永浮;;北京城市住宅建设的郊区化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姚秀利;;近百年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与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晶;上海城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尚云;我国特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李雪铭;城市人工地貌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峰;北京市郊区可持续景观生态规划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研究——以昌平区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8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刘勇;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姜怀宇;大都市区地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动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雯;大城市郊区的就业与社会保障[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蕾;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汪海霞;新疆石河子垦区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4 曹卫东;中国西部典型地区半城市化的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边洪坡;城市购物中心布局优化及其交通影响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孙振杰;基于“日常生活圈”的城市地域系统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纪贵红;上海郊区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晶;长春市城市地域空间扩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丛艳国;江门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雷少波;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小学教育配套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2 杨涛,王琳,周征舸;马鞍山市居民出行选择决策心理研究[J];城市规划;1994年04期

3 董昕;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2001年02期

4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5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6 管驰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7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8 毛蒋兴,闫小培;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9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10 冯长春;中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评析与建议[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珏;高晓路;张超;;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海峰;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宪辉;通勤出行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六卷(1990)总目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1年01期

2 邹林;;浅谈色彩地理学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国土绿化;2009年07期

3 赵中枢;城市规划的地理学渊源[J];城市规划;1992年01期

4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五卷(1989)总目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9年04期

5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J];地理研究;1992年04期

6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J];地理研究;1993年03期

7 李雪铭;李静;;基于地域层次的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陈烨;;城市景观的语境及研究溯源[J];中国园林;2009年08期

9 叶嘉安;地理学与城市及区域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1984年02期

10 祁今燕;城镇规划中人文景观与生态保持[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亦锋;;风景园林和景观概念以及相关规划实践[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蔡人群;林幸青;许自策;;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调整优化设想[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谭萌佳;严力蛟;;论乡镇景观规划设计[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发展与建设[C];2004年

4 孙九林;李濵;;构建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姚亦锋;;关于“风景”相关概念的理解[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树华;;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从景观、风景与风土的关系探讨我国园林发展的大方向[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赵小风;黄贤金;付重林;吴小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林箐;王向荣;;风景园林与文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树华;;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从景观、风景与风土的关系探讨我国园林发展的大方向[A];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C];2004年

10 姚亦锋;;探讨“风景园林”“景观”概念以及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徐敏;规划出和谐的城市色彩[N];建筑时报;2006年

2 王玉光 特约记者  石荣亮;吉田慎悟:消灭城市中的“暴力色彩”[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3 朱强;设计如何遵从自然?[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椺;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洁;建筑地理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楠;青岛建筑(1897~1914年)色彩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文姬;区域景观空间规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牟永涛;青岛市城市色彩景观的地域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魏巍;沈阳市色彩景观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景伟娟;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7 欧阳予婧;街道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大鹏;中国近代高校建筑色彩地域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兰英姿;唐代帝王陵墓建筑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江奇;滇西北地区用地环境与村落形态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9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79696.html

上一篇:开着汽车去踏春  
下一篇:京东大峡谷秋意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