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基于遥感信息的绿洲城镇群空间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4 05:16

  本文选题:遥感信息 + 绿洲 ; 参考:《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摘要】: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在分析遥感信息的基础上,探讨干旱区绿洲城镇群的空间发展过程与未来的空间发展模式。首先,对1989年的TM和2002年的ETM+影像进行解译,提取研究区的主要用地信息。然后,基于解译信息分析农业用地、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的变化情况,揭示绿洲城镇群的动态演化过程。再次,探讨了研究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政界限束缚城镇发展、城镇间无序化的分散发展以及绿洲基底景观的破脆性增强等空间问题。最后,在分析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空间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空间发展构想,以期对本区今后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Taking Urumqi metropolitan area as the research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uture spat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urban group of oasis in arid area. Firstly, TM images in 1989 and ETM images in 2002 were interpreted and the main land use in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as extracted. Then,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the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land, urban land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are analyzed to reveal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groups in oasis. Third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patial problems such as the restriction of administrative limi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owns, the scattered development of disordered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ragility of the oasis base landscap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area.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han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f space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pac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spac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新疆近50年LUCC与绿洲和城镇化研究(KZCX3-SW-327-04)”
【分类号】:K9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海贤;都市圈空间规划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2 谭维宁,马锦辉;从“乌鲁木齐都市圈”到“乌昌都市区”——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拓展模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

3 李鸣骥,石培基;黄河上游带状城镇群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4 马荣华,陈雯,陈小卉,段学军;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5 吴世新,周可法,刘朝霞,张琳,乔木,岳健,张雪艳;新疆地区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动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年01期

6 汪一鸣;论银川城镇群的形成和发展[J];经济地理;2004年01期

7 朱英明,姚士谋,李玉见;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理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6期

8 郭明,马明国,肖笃宁,赵善伦;基于遥感和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破碎化分析——以金塔绿洲为例[J];中国沙漠;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闽齐;苏锡常都市圈空间整合构想[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3期

2 王士兰,陈前虎;浙江省中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年06期

3 邢海峰;开发区空间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以天津经济开发区为例[J];开发研究;2003年04期

4 朱晓华;宋冬梅;色布力马;;甘肃民勤绿洲土地空间结构动态变化及其灰色预测[J];干旱区地理;2005年05期

5 张慧芝;彭茹燕;黄青;李锦;林毅;薛英;徐晓芳;;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制图的若干问题[J];干旱区地理;2005年05期

6 郑先友,赵得功;高校“校园边缘”的整合与再创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罗小龙,张京祥,江晓峰;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5期

8 石忆邵;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3期

9 王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3期

10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顾朝林;于涛方;刘志虹;谢宇;唐万杰;;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中原城市群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宏志;王圣学;;构建西安大都市圈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蒋宏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指标合理值的设定[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林飞;沼泽湿地生态环境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3 刘天东;城际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7 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东南大学;2003年

8 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9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思奇;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

本文编号:1886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86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