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选址区位研究
本文选题:村庄选址 + 区位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近邻(较)发达区(沿海区、城镇)、交通便利区、环境优美域将是村庄选址的重要取向.
[Abstract]:Choice of liv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at different period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 terrain, water source, etc.)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so 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ole of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impa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degree of overall decline is decreasing. The neighbour (developed) area (coastal area, town),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rea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will be the important orientation of village loc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150,40801064)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09HASTIT016)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JD-025)
【分类号】:K9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笑春,陈智,叶立国,董华,刘敏,张君,聂馥玲;对生态移民的理性思考——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张军,倪绍祥,于文静,刘燕;三江并流区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J];山地学报;2003年01期
3 唐燕;;村庄布点规划中的文化反思——以嘉兴凤桥镇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6年04期
4 谈采田,许佳君,李临杰,郭芹英;县内安置水库移民社会整合研究——以山西省垣曲县小浪底水库移民为实证[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曾建生,陈水森,钟凯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库移民安置模式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2年S3期
6 徐雪仁,,万庆;洪泛平原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研究及应用探讨[J];地理研究;1997年03期
7 王成,武红,徐化成,郑均宝,周怀军;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8 马德峰;影响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社区适应性的客观因素——来自江苏省大丰市首批三峡移民的调查[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9 梁会民,赵军;地理信息系统在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吴运军,张树文,包春红,张养贞,侯伟;挠力河流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景观生态特征的变化[J];农村生态环境;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华,华波,周显祥,张婷;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2 张志,朱金兆,朱清科,张宇清,姚爱静,曹刚,魏铁;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景观地形分异格局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郭为;;农民的收入增长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5 游滨,刘敢新,彭建国;三峡库区移民风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谢建社;变迁中的农村宗族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罗玉波,郑琦,陈善春,董春;居民地分布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定量化研究——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J];测绘科学;2005年03期
8 甄峰,黄朝永;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进展与思考[J];城市研究;1999年02期
9 宁哲,孙恒;林业生态效益的计量与实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周心琴,陈丽,张小林;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佳莉;殷娜;;“空心村”的影响因素和改造途径分析——从土地利用成本角度来谈[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温铁军;王张庆;董筱丹;王位山;;值得反思的现代农业问题[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佳莉;殷娜;;“空心村”的影响因素和改造途径分析——从土地利用成本角度来谈[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陈晨;;“空心村”现象及其治理措施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5 王印焕;;二三十年代河北农民离村后的流向及其社会影响[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赵小敏;;第五章 中国土壤遥感与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对策[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7 崔曙平;;江苏空心村现象与整治措施[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瑞基;组织人口生态理论及其相关管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符礼建;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刘招成;施坚雅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王培先;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9 田传浩;农地使用权市场:模式、影响因素及其对农地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与来自苏浙鲁地区的经验[D];浙江大学;2003年
10 伍黎芝;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闰华;民族交往与近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变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平;土地利用变化图形信息及其地学机制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骏;虚拟现实在小城镇规划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沈翠新;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5 任建强;集贸市场对菜地质量影响规律及其测算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唐丽霞;谁迁移了?——中国西部地区有组织的自愿移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怀;非正式制度与乡村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辉;三峡重庆库区水环境适度人口容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胡国强;村庄场域的非均衡利益博弈[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芳;英国原工业化时期人口压力对乡村工业兴起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万村;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2 李海燕,李建伟,权东计;迁村并点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以长安子午镇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3 赵羿,吴彦明;沈阳市东陵区景观异质性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4 王家骥,高吉喜,舒俭民,菅小东,李京荣,常虹,童岩;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景观调整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5 王宏;二龙山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6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7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8 田光进,刘纪远,庄大方;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9 田永中,陈述彭,岳天祥,朱莉芬,王英安,范泽孟,马胜男;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10 孟向京,贾绍凤;中国省级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1993年03期
本文编号:2015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1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