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大明山神奇之六:天下之中在广西大明山

发布时间:2018-06-20 04:01

  本文选题:广西大明山 + 昆仑山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Abstract]:......
【分类号】:K92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世杰;;“天下之中”在广西大明山新考[J];思想战线;2009年05期

2 黄世杰;;作为地之中的建木—都广之野的天文地理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南蛮;;昆明的雨[J];雨花;2006年12期

4 马德;;这就是路[J];幸福(红颜阅读);2007年08期

5 贺中原;;在那遥远的地方[J];山东文学;1989年09期

6 王宗仁;;噶尔木烈士陵园[J];金秋科苑;1998年11期

7 李云鹏;;卷首漫语[J];飞天;1999年02期

8 常相遇;;嫦娥奔月[J];大众文艺(快活林);2006年12期

9 周运中;;《山海经》昆仑山位置新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2期

10 任玉贵;;追寻昆仑文化的渊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祖安;林邦慧;白武明;;2001年昆仑山大震对青藏川滇构造块体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椿镛;丁志峰;杨建思;楼海;周民都;何正勤;俞言祥;;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产生的断层带的细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唐玉华;张旭东;张秀考;张玉谦;;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4 马寅生;施炜;张岳桥;杨农;张春山;张会平;;昆仑山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薛霆哠;傅容珊;;用准静态数值方法模拟2001年昆仑山特征地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薛莲;孙建宝;王敏;沈正康;陶玮;;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w7.8级地震震后形变场的InSAR&GPS联合观测及流变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门可佩;;2001年昆仑山8.1级大震及其趋势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刘博研;史保平;;对比2008年MW7.9汶川地震和2001年MW7.8昆仑山地震的摩擦过程:揭示余震触发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李季平;;唐代昆仑奴考[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10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玉贵;追寻昆仑文化的渊源(上)[N];青海日报;2007年

2 任玉贵;追寻昆仑文化的渊源(下)[N];青海日报;2007年

3 记者 毛咏邋张鸿墀;震毁小村搬出昆仑山:赶着你的羊群,抱着你的“都他尔”[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王圣志 李宏;青藏铁路铺架穿越昆仑山[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张莺;广西大明山古祭祀坛验证骆越文化传奇[N];西部时报;2010年

6 萧柳;心中的昆仑[N];青海日报;2007年

7 侯德强;昆仑玉产业有待成熟[N];中国矿业报;2008年

8 记者 王大霖;被困昆仑山月余,俄7游客终被找到[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记者 曹志恒;昆仑山下,农牧民孩子进县城“寄宿”上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史玉萍;我市将申报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N];格尔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东;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万柯松;地震台阵技术在地震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谢炯;无缝时空的多域集成时空数据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薛霆哠;大尺度断层活动数值模拟及地震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汤国璋;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稳定性及其渗漏水特征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6 黎敦朋;青藏高原西北缘上新世—早更新世构造变形与高原隆升[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7 张元明;新疆三工河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2年

8 吴光大;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徐爱春;青藏高原同域分布的藏棕熊、雪豹生存状态、保护及其生态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均平;黄河中游晚新生代地貌演化与黄河发育[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平;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及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陈建波;新疆地震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3 程飞;基于GML的GIS数据互操作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竹转;地震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及其机理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5 侯坤;内蒙古不同区域饮茶型氟中毒地理流行特征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闽湘;昆仑山隧道渗漏水治理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朱彦虎;塔格山剖面的古环境记录与晚新生代塔里木盆地中西部环境演化[D];兰州大学;2008年

8 张琳琳;地貌自动综合的结构化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张磊;新疆水文分区与设计流量经验公式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10 黄少勇;藏文化中的鸟形象及其文化地理特征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2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42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