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资源开发与史前居住方式及建筑技术进步

发布时间:2018-07-20 09:02
【摘要】:史前人类的居住方式大致经历了树栖、天然穴居、季节性人工营地、定居性人工聚落等几个阶段 ,最终实现了由林地、山地到阶地平原的居住地转移。人工建筑始于壁顶一体的地面式窝棚或帐篷 ,地穴式或地面式土木乃至木结构建筑标志着壁顶业已分离 ,夯土墙、土坯墙以及窑洞式房屋显示出土木建筑技术更趋成熟。而居住方式与建筑材料技术的发展演变往往是因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作用而导致的 ,充分揭示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与居住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
[Abstract]:The living style of prehistoric human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such as tree-dwelling, natural burrowing, seasonal artificial camp, settlement artificial settlement and so on. Finally, the settlement from woodland, mountain area to terrace plain was realized. The artificial building begins with the ground-based shack or tent, the underground or ground-based civil or even the wooden structure marks the separation of the wall roof, the rammed earth wall, the adobe wall and the cave house show that the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more matur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ousing style and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are often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which fully reveals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分类号】:K90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耀鹏;尧舜禅让的时代契机与历史真实──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线索[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长山;尧、尧文化与现代文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金汉波;;史前至商周时期的人头崇拜及其相关问题[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3 钱耀鹏;尧舜禅让故事的考古学研究[J];中原文物;2002年04期

4 钱耀鹏;;感生故事与早期政权的更迭[J];中原文物;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兴;尧舜时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素娜;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夏朝的兴衰[D];湘潭大学;2007年

2 王黎;从上博简《容成氏》说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统治形式[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锋;《左传》中所见的礼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4 徐亚;基于信息系统的干部考察评价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张欲晓;论艾兰的先秦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芦军;祭祀与中国早期国家历史互动进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杰祥;河南龙山文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学;释出[J];求是学刊;1981年04期

2 凯西·奥特拜因,章智源 ,张敦安;文化人类学概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3 程学超;王洪美;;山东农村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初步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4 永昊;历史上鄂伦春地区的组织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03期

5 彭春雷;国外居住方式趣谈[J];道德与文明;1989年02期

6 吴祖宜;;居住建筑与环境[J];人文地理;1989年03期

7 王新华;中国古代文化现象考察三则[J];文史哲;1995年04期

8 卢兰琪;;敌情一昼夜[J];山东文学;1995年09期

9 郭敬;龙脊一日[J];东方艺术;1999年05期

10 贺仲明;梦的权利阈限[J];读书;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江萍;;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焰华;祁传斌;;住宅建筑空调方式的设计选择[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伍小兰;;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城乡对比及历史变迁[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雷军;张小雷;张敬东;;新疆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胡庆胜;;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与建议[A];江苏农村养老工作探索——江苏农村养老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4年

6 刘贵利;;大都市开敞式公园的生态规划理念[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邹德海;;把社区化作为农村基本建设的永恒目标——农村社区化建设问题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冯学山;韦玮;王永斌;阮玉奇;黄晓芸;;上海市奉贤区农村高龄老人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永斌;阮玉奇;黄晓芸;韦玮;冯学山;;上海市奉贤区农村高龄老人“老有所养”现状调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孙颖心;常俐;;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周云;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N];中国老年报;2001年

2 刘敏(作者为佳木斯大学副教授);清代三姓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赫哲族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赵永平;秋季房展又热京城[N];市场报;2001年

4 罗哲文 郑孝燮;福建土楼的独一无二价值[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记者宋澎;职工体育人口出现减少趋势[N];工人日报;2002年

6 简尼;别墅将成为第二套住宅[N];建筑时报;2002年

7 窦以德 ;对高层住宅的理性思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8 郑孝燮 罗哲文;福建土楼独一无二的价值[N];中国建设报;2002年

9 宋庭敏;生活方式与居住关系探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记者 杨利春 李秀娟;要特别关注女性老年人口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宗平;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D];西北大学;2004年

2 齐爱国;人文生态的理想[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中正;汉族和藏族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解立婕;西安城市住区街巷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龚鹤琴;楚雄市303名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4 徐战虎;北京市朝阳区外来人口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肖发荣;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辉;面向人口老龄化的现代住区建设[D];重庆大学;2004年

7 肖洁;城市居民对养老方式的态度的代际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李冠辉;美国古巴移民融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峰;我国大学生宿舍空间模式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章倩砺;工业化时期住宅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3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33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