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山川祭祀格局研究
[Abstract]:The status of mountain and river sacrifice was prominent in ancient China's national sacrifice system. Qin Dynasty first created the great pattern of mountain and river sacrifice in the unified dynasty, integrating 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into a system, among which there was a distinction between "east of Xiaojiang" and "west of China". The pattern of Qin in the early period of Western Han Dynasty had both continuity and adjustment. This paper combs the "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from Qin to the early Han Dynasty, and verifies the location and setting time of the templ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ttern of national mountain and river sacrifice from the Qin Dynasty to the middl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pattern and its significance. The mountain and river sacrifice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sacrifice,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political geographical pattern, which bear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claiming the orthodoxy of the dynasty and the control power of the empero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1)
【分类号】:K928.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晖,王建科;出土文字资料与古代神话原型新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马强;论宋代历史地理学文献兴盛原因[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3 赵中枢;城市规划的地理学渊源[J];城市规划;1992年01期
4 艾冲;唐代河西地区都督府建制的兴废[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5 王杰;汉代交州合浦港口的兴起与对外贸易[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6 朱诚,林承坤,马春梅,武春林,张芸,杨晓轩,濮阳康京,王心源;对江苏胥溪河成因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探讨[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7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8 郑同修;汉画像中“长青树”类刻画与汉代社祭[J];东南文化;1997年04期
9 王志强;中国传统法的地域性论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汪荣;汉初士人入世探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晖;;周代的天神和山神崇拜[A];山岳与象征——2001山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凌;;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姚小鸥;;《楚辞·九歌》“与佳期兮夕张”解[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7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8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何智慧;李翱年谱稿[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莉;杜荀鹤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红娟;清代洛川县土地利用与环境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俊英;《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晨;黄氏宗族客家住屋型制与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王韵;论唐、五代的昭义镇[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新向;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王盛婷;汉魏六朝碑刻礼俗词语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盛举;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用韵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平;浅谈礼县秦公墓地遗存与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1998年05期
2 张天恩;试说秦西山陵区的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3年03期
3 王子今 ,刘华祝;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五关[J];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革勋;陈文道;;古都彭城及有关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戴志坚;;美不胜收的福建廊桥[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渭清;陈宝之陈与宝鸡之鸡[N];宝鸡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孙钢玉 YMG记者 凌云鹏;“]N夷”“e取本烤乖谀睦铮縖N];烟台日报;2010年
3 古鸿飞;“大同”地名考[N];大同日报;2008年
4 胡正平;庆阳赋[N];光明日报;2009年
5 周志明;川西平乐古风浓浓[N];建筑时报;2006年
6 潘建荣;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N];菏泽日报;2010年
7 诸雄潮;墨西哥——美洲首页[N];中国质量报;2006年
8 徐微璇;一墙一瓦均秦风[N];西部时报;2009年
9 宋亚平;县之衙门(下)[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10 通讯员 程君平 王文 记者 胡晓军;鄱阳湖古名有新说[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会豪;秦汉以来成都锦江滨河人文景观的变迁及复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天改;关中地区湖沼的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白洋;战国秦汉武关道军事地理论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6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8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