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长江上游区域历史地理的演进

发布时间:2018-08-18 14:57
【摘要】: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划分的意义在于对区域差异的人为定性,对差异关注的视角同样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长江上游地区作为中国西南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对封闭的天然区域界线基础上,在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文化特性。在超越省级行政区域划分的前提下,以罗威廉(William T.Rowe)对长江上游区域划分的空间结构层次界限为基准,对这一区域区位条件、历史沿革、重大事件、历史演进特征以及区域重要文献进行相对完整的阐述,会为长江上游地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一个相对新颖的视角。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regional di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lies in the artificial natur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perspective of attention to regional differences is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uthwest China,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ve gradually formed relatively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vely closed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ies. On the premise of transcending the division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taking William T.Rowe 's boundary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the benchmark,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major events of this region. A relatively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important literature will provide a relatively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y and geograph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分类号】:K928.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世贵;从《诗经》“周南”、“召南”看楚风与巴蜀文化之关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马发科;;隋唐北宋时期汝颍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丁柏峰;;自然地理分区与青海游牧社会的历史演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郑维宽;;试论明清时期云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重心分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段伟;;清代湖北、湖南两省的形成——兼论分闱与分省的关系[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6 吴海波;;清代湖广官盐运销、流通与私盐[J];求索;2006年02期

7 孟召宜;朱传耿;黄泽虎;刘燕;;基于演化视角的区域文化观念嬗变与创新研究——以江苏为例[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8 张慨;;从地域景观到艺术符号:《潇湘图》的空间过程[J];人文杂志;2011年02期

9 林向;;《蜀王本纪》与考古发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江在雄;;1786年大渡河地震、水患及救灾 康定—泸定磨西地震220周年[J];四川地震;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奇洪;;湖北经济突围之抉择[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栾贵勤;孟仁振;田芳;;点轴开发模式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应用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时中;徐吉廷;;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记在叠溪大地震的考察、研究和救灾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几位前辈[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张祖群;;试论首都经济圈内部(晋—京津冀)的空间联系与文化变迁——基于“太行八陉”线路文化遗产之概念[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苗威;;百济前期疆域述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6 章宏伟;;论明代杭州私人出版的地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7 后晓荣;;秦政区地理研究简史[A];中国秦文化研究(2011第1期总第1期)[C];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宇尘;“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3期

2 刘景纯;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4期

3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1期

4 宋岘;艾力·吾甫尔;;阿拉伯文献对新疆历史地理的若干记述[J];西域研究;2007年02期

5 姚瑶;;“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7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2期

8 李哲;;童书业历史地理之理性探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年01期

9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1期

10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传棋;;如何重建台湾境内的小区域历史地理[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何元文;;竖沙煮盐历史地理考[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陈昌远;;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历史地理看偃师商城遗址为汤都西亳[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孙继民;;序[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吴宏岐;王豫北;郭用和;;濮阳地区若干历史地理问题考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申有顺;毕雅玮;杨坤坤;;邯郸古都肇始的历史地理背景[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四辑)[C];2013年

7 陈刚;;六朝时期长江建康河段的历史地理概貌及其变迁——以历史文献中“涛水入石头”及“广陵涌潮”、“牛渚春潮”现象的考察为中心[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夏星南;徐伯元;;试探武进县名及其地域的历史地理变迁——兼探齐梁故里之地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声波;;宋《蜀川胜概图》成都平原地名考释[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霄军;;“长安”的同名地名自动识别与指代消解[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石剑峰;“中国教育缺乏历史地理基本知识”[N];东方早报;2012年

2 毛曦 于双远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从历史地理看自然环境的变化[N];文汇报;2003年

4 毛怡;重建过去的地理[N];光明日报;2014年

5 邢晓凤;历史地理观的培养[N];中国测绘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李楠;15载磨一剑的史地学家[N];山西日报;2001年

7 张传玺;向侯仁之先生学习历史地理[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葛剑雄 张超然 整理;师者之创新的传承[N];光明日报;2014年

9 董学增;一部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史地著作[N];中国文物报;2014年

10 明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相金;历史地理视角下的中国酒业经济及酒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会娟;明清时期桂林城若干历史地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4 韩丽梅;地志《齐乘》述论[D];四川大学;2006年

5 朱喜乐;许昌历史地理三论[D];郑州大学;2010年

6 袁刚;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审视肃亲王对内蒙古的巡视[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裴洞毫;宋代夔州路砦堡地理考[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云静;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张毅;论唐都长安郊区的旅游风景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春春;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9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89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