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国家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和“邦国—王国—帝国”说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country, the author aims a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hiefdom theory and the civilization view of "museum list". Combining settlement archaeology with social morph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of three forms of settlement" and "state, kingdom and empire" of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and country. Although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has had some influence in archaeology and ancient history, it also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deepened.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deepening and improving it to make further elaboration and summar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分类号】:K901.8;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M91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2 王震中;邦国、王国与帝国:先秦国家形态的演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高天麟;张岱海;;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0年01期
4 高炜;李健民;;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3年01期
5 高天麟;李健民;;陶寺遗址1983—1984年Ⅲ区居住址发掘的主要收获[J];考古;1986年09期
6 严志斌;陈国梁;李志鹏;;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Ⅱ区居住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3年03期
7 何驽;严志斌;宋建忠;;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J];考古;2003年09期
8 何驽;;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大型建筑基址[J];考古;2004年02期
9 何驽;;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4年07期
10 何驽;;山西襄汾县陶寺中期城址大型建筑Ⅱ FJT1基址2004~2005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翔里;;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杨东晨;一部古为今用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史著作——评王鑫义主编《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周书灿;;商代对江淮地区的经营——兼论江淮地区的文明化进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詹利;;陶艺之美的透析——泥的语言、火的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姚玉成,汪澎澜;渤海开国史——以苏秉琦考古理论为基础的叙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韩建业;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袁行霈;;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总绪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黄朴民;;秦汉统一战略的思维方式与地理因素[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9 徐锡祺;;从石器工具看人类思维发生[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姜佰国;;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2 彭邦本;;炎帝、姜炎文化略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李先登;;论五帝时代[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志学;徐学初;;梦想与现实:关于四川汉画社会成因的再思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6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7 武家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的特征及作用[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道尔吉;;试论早期鄂尔多斯的文化区位特征[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潘照东;;红山文化之乡、辽·金·北元古都文化之乡、昭乌达草原文化之乡——论赤峰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的区域特色与地位[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10 田广金;;内蒙古中南部龙山时代文化遗存研究[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7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徐广伟;东北渔猎先民原始图符纹饰在赫哲族中的传承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倩;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巍;英雄史诗《格萨尔》的影视潜质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姝瑶;感官代偿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6 曹阳;辽宁地区红山文化墓葬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e,
本文编号:2196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9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