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大香格里拉地区自然与文化多样性

发布时间:2018-10-15 09:25
【摘要】:川滇藏交界地带的大香格里拉地区在自然和文化方面都表现出世界上少有的多样性。全面概括了该区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生物物种、生物群落、自然景观等自然多样性特征,和民族、族群、语言、宗教、风俗、服饰、民居、生产方式、民间艺术等文化多样性特征。该区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甚至整个世界重要的生态和文化财富,应该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的多样性是形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多样性及其和谐是人地关系的基本模式和重要机制。认识多样性是为了保护多样性,保护多样性是为了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he great Shangri-La region in the border area of Sichuan, Yunnan and Tibet shows rare diversity in nature and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diversity, such as geology, geomorphology, climate, soil, vegetation, biological species, biota, natural landscape, etc., as well as nationalities, ethnic groups, languages, religions, customs, costumes, houses, production methods, etc., are summarized. Folk art and other cultural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of the region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wealth of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which should be strictly protected and rationally utilized. The diversity of natur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forming cultural diversity. Diversity and harmony are the basic mode and important mechanism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To recognize diversity is to protect diversity, and to protect diversity i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资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REM06001)~~
【分类号】:K9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雄华;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J];求索;2003年01期

2 彭永岸,万晔,罗立山;云南横断山区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0年06期

3 徐慧,彭补拙;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比较[J];山地学报;2002年04期

4 缪家福;世界遗产:反思人类价值观的新视点——以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为例[J];思想战线;2004年01期

5 缪家福;“三江并流”区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彭永岸,罗立山;云南横断山区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J];资源科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德红,方世敏,刘静江;旅游对民族旅游地文化影响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张明华;基于ETM~+影像的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海洋性冰川信息提取[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3 邓星华;文化多元化与现代体育发展的自主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吴圣才,罗立山;区域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吉安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2期

5 李雄华,王梅;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法精神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何娟,靳玉乐;新课程发展中学校文化品性的缺失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05年19期

7 孟华;秦耀辰;李政新;;世界遗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证[J];人文地理;2006年02期

8 徐庆文;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及其人文关注[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9 周启刚;周万村;张宝雷;黄志勤;江晓波;;基于RS和GIS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格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6期

10 张瑛;孔令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2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格日乐图;内蒙古大青山南部湿地鸟类生态学及民族动物学初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高红艳;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瑞花;西部开发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雄华;可持续旅游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6 梅英;网络生态危机与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超;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5年

8 张祖群;汉长安城的文化、经济价值分析与遗产保护[D];西北大学;2005年

9 辛文华;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资源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的建立[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志强;民间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D];华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吕拉昌;人地关系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1997年03期

2 彭永岸,王筱春;滇西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9年03期

3 彭补拙,陈浮;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4 彭补拙;关于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若干问题[J];地理学报;1986年01期

5 彭补拙;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初步研究[J];山地学报;1984年03期

6 徐慧,田亚平,彭补拙;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J];山地学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少红;;巴西黑人之梦[J];世界博览;1991年10期

2 张跃宏;;只因为——地球是圆的[J];读书;1991年10期

3 罗康隆;侗族现代化道路的抉择[J];怀化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走向生态——伦理:科学与文化的融合[J];道德与文明;1993年02期

5 高鉴国;试论美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J];世界历史;1994年04期

6 ;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协同发展[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3期

7 蔡英田;论意识技术的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04期

8 派克;;意义深远的旅程[J];对外大传播;1997年11期

9 张京祥;多文化类型的城市地域结构解释性模式综述[J];人文地理;1998年01期

10 何中华;戊戌维新三题议[J];文史哲;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舟;;历史环境的保护问题[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2 裴盛基;;生物-文化多样性与西部大开发[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赵川东;;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结束 与会专家呼吁世界各个民族应一律平等[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郭明新;;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国际人类学民族学2000年中期会议综述[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吕舟;;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6 郝时远;;IUAES2000年中期会议总结[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苏静;;从澹宁堂的复建看文化遗产的多样性[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8 白光润;;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张云苹;;环境保护与妇女的参与[A];UNDP妇女与环境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姜兰虹;徐荣崇;;澳洲台湾移民的居住地选择与迁徙过程——以雪梨、布里斯本和墨尔本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振蓉;西部大开发别忘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00年

2 金振蓉;勿忘保护民族传统文化[N];科技日报;2000年

3 杨侯第;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与中国社会转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张裕禾博士(加拿大);文化融合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记者 郭京花;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刘钝;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钟年(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钱民辉;在文化多样性中寻求教育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卢苏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宋向光;从研究物质文化到保护文化多样性[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至发;跨国战略联盟企业文化协同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西北大学;2005年

4 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徐家林;“人文发展”的维度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6年

6 田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铭;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贺蓉;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模式探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欧卫华;《红楼梦》之诗词文化内容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5 克非;评加拿大媒体对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不可忽视的缺憾[D];四川大学;2003年

6 钱明才;加拿大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7 宝燕园;中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黄睿;国际恐怖主义的文化生态本源探析[D];福州大学;2004年

9 陈春常;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鲜;中国古代的“和”、“同”观与当代文化多样性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72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272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