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昆仑山位置新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records of jade, volcano, quicksand and water system in the middle Kunlun Mountains, combined with modern natural geography, this paper proves that the Kunlun Mountains in the upper ancient and narrow sense are the Kunlun Mountai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resent Hotan area. The broad Kunlun Mountains also include the Karakoram Mountains and the Ali Plateau. Qilian Mountain does not meet the above four conditions, so Kunlun Mountain can not be Qilian Mountain. The geography of Kunlun Mountain in Han nationali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Anuttar Mountain in Buddhism, and its knowledge may come from the nomadic people of plateau.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建福;佛教世界观对中国古代地理中心观念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守春;《山海经》与古代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的研究[J];西域研究;1997年03期
3 安京;休屠、昆仑与《山海经》[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广宏;;颛顼史迹及其改革作为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秦淮;僧肇在两种文化之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吴良宝;;战国韩魏铭文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何丽华;东汉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朱德军;“民本”思想与儒家“民主”精神的历史演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李存朴;魏源的《海国图志》与日本的《海图国志》时代[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8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尚可政;陈录元;周海;王式功;杨德保;;西藏北部高原气候变化趋势及预测——以那曲气象站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培yP;索菲娅;;气候变化对荒漠林地植被的影响及其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杨小平;刘东生;;距今30ka前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古环境[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3 谢静;吴福元;丁仲礼;;浑善达克沙地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源区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8年
4 谢静;丁仲礼;;中国东北部沙地重矿物组成及沙源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5 黄天明;庞忠和;;应用环境示踪剂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及古日乃绿洲地下水补给[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6 张增午;;豫北长城遗址的探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2期[C];2009年
7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8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黄培yP;;气候变化对荒漠植被的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发鹏;两晋南北朝时期河陇佛教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兰花;清代江西闺秀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浓墨重彩写春秋──巴蜀书社巡礼[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波;;祁连山就是作为神山、玉山的古昆仑山[J];才智;2008年11期
2 王宗仁;;噶尔木烈士陵园[J];金秋科苑;1998年11期
3 任玉贵;;久闻昆阙住神仙 举世皆知青海妍——从地域地名地貌探讨昆仑文化的渊源[J];中国土族;2011年01期
4 任玉贵;;从“三说”看昆仑文化的渊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2期
5 赵春娥;;青海地域中西王母的历史流变[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金宇飞;;《山海经》中“昆仑”地理位置新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朱东旭;;西北之水[J];中华散文;2003年06期
8 刘玉慧;绵延不尽祁连山[J];中国审计;2003年12期
9 谢国民;;诗作三篇[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年20期
10 查干;;端午节感怀(外二首)[J];诗潮;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祖安;林邦慧;白武明;;2001年昆仑山大震对青藏川滇构造块体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旺春;张宏飞;柳小明;袁洪林;;锆石U-Pb年代学和Pb-Nd同位素组成限制祁连山基底的构造属性[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周志强;;祁连山寒武纪地层研究新进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周志强;;祁连山寒武纪地层研究新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张耀生;赵新全;徐世晓;;祁连山北坡河谷农业区苜蓿引种试验[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椿镛;丁志峰;杨建思;楼海;周民都;何正勤;俞言祥;;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产生的断层带的细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玉华;张旭东;张秀考;张玉谦;;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8 李清河;张元生;涂毅敏;范兵;;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壳速度结构及与电性的联合解释[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马寅生;施炜;张岳桥;杨农;张春山;张会平;;昆仑山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陈建生;;青藏高原/祁连山补给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地下水同位素证据[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有文;古代昆仑山的所在[N];酒泉日报;2007年
2 王琰田;“祁连山”要做西北水泥王[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杨志刚;收购寿鹿山水泥 祁连山整合兰州水泥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徐锐;牵手中国建材祁连山整合西北市场决心依旧[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周悦;祁连山新增发方案问世[N];证券时报;2008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张旭升;产品销售形势十年未遇[N];证券时报;2008年
7 记者 邱永强 陈华;祁连山集团强势整合水泥市场[N];甘肃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建军;祁连山要做西北水泥霸主[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石丽晖;祁连山股东大会传出三大信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张文都;市领导走访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N];天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东;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党宏忠;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文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吴光大;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文渊;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与找矿[D];西北大学;2004年
5 万柯松;地震台阵技术在地震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薛霆哠;大尺度断层活动数值模拟及地震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成湘洲;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应力场微机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4年
8 黎敦朋;青藏高原西北缘上新世—早更新世构造变形与高原隆升[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汤国璋;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稳定性及其渗漏水特征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10 丁献文;基于SAR的阿尔金东段变形特征监测及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e,
本文编号:2294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29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