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河中游饥荒与环境变化关系及其影响
[Abstract]: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local disaster historical data, 306 famines have occurr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ast 2000 year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famine and climate change, natural disaster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during the cold climate perio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affected, the frequency of famine is high, and the frequency of famine is low when the climate is warm,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velops and the frequency of famine is low. Severe natural disasters in history often lead to famine, especially drought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famin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famine. Frequent famine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15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S022)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研项目2004(12)资助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玉田,方顺姬;明前期北方灾荒与农业开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振克,吴瑞金;中国小冰期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影响[J];大自然探索;1999年01期
3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满志敏,张雪芹,张丕远,王维强;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2年02期
4 殷淑燕;黄春长;仇立慧;贾耀锋;;历史时期关中平原水旱灾害与城市发展[J];干旱区研究;2007年01期
5 王铮,黎华群,孔祥德,张正远;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6 陈家其;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02期
7 辛德勇;长安城兴起与发展的交通基础——汉唐长安交通地理研究之四[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拓,秦大河,刘晓宏,李江风,任贾文,孙维贞;新疆阿勒泰地区小冰期特征的树轮δ~(13)C记录[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2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3 夏正楷,陈福友,岳升阳;北京大学校园内埋藏古树的发现及其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宋正海;;中国古代潮灾综合研究中的几点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杨慧霞,冯佰利,李海华;中国农牧交错带环境恶化态势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红,田志强;中国西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李廷勇,刘建宇,王建力;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变化——以重庆市近代以来气候变化为例[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年01期
9 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纪念竺可桢《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发表30周年[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10 陈家其,姜彤,许朋柱;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君;;建国以来我国抗灾减灾的经验及其启示——以抗震、抗洪、抗击“非典”为例[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星;刘健;王文翌;王苏民;;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原华荣;;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张山山;地理信息系统时空数据建模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
5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光勇;东亚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主义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8 陈淑娥;渭河流域全新世黄土光释光测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桑广书;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群英;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心刚;关中与洛川地区土壤CO_2释放量的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宇平;周厚岐山全新世植被与生态环境演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莉;汉晋时期楼兰古绿洲环境变迁动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胡小晖;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战平;陕西岐山全新世黄土与环境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平华;周原扶风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社会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柳敏;论唐政府的救荒[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缪卫东;西安市白鹿塬边滑坡成因及空时分布预测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刘殿兵;神农架高海拔洞穴石笋古气候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长;渭河流域3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2 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3 龚高法,简慰民;我国植物物候期的地理分布[J];地理学报;1983年01期
4 郑景云,郑斯中;山东历史时期冷暖旱涝状况分析[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5 周清波,张丕远,王铮;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6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7 张家诚;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8 龚高法,张丕远,张瑾tb;十八世纪我国长江下游等地区的气候[J];地理研究;1983年02期
9 满志敏,葛全胜,张丕远;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10 王铮,郑一萍;全球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强;;鹤乡之城——齐齐哈尔(一)[J];黑龙江史志;2011年1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鄂;晴川一阁观两江[N];湖北日报;2006年
2 单之蔷;中原——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N];河南日报;2008年
3 山川;石棉印象[N];雅安日报;2007年
4 ;乌伦古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红;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庆阳农耕文化与区域环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施敏琦;中国沿海低地人口分布及人群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顾利真;明代湖北地区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颜培华;清代黄淮平原东部流民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钱璐;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丁旭东;清代巢湖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97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29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