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泽”即“碱泽”说
[Abstract]:......
【分类号】:K92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樵;王铎;;“居延泽”即“碱泽”说[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4期
2 彭彤;朱林;郭际;;额济纳的黄昏[J];中国西部;2007年Z2期
3 柯英;走向居延海[J];丝绸之路;2003年01期
4 景爱;;居延沧桑的沉思[J];百科知识;2007年21期
5 刘小文;我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11期
6 陈良伟;;隋唐漠北草原丝道初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7 宋奕;骆汉城;刘霞;龚敏;;探访居延 居延文化遗址科考纪实[J];中华遗产;2006年02期
8 王文元;;走近居延海[J];丝绸之路;2007年04期
9 佚名;;骆驼的逃亡[J];意林;2007年01期
10 常崇积;;“活地图”当向导[J];中国民族;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文秀;;居延故地发现的楚国蚁鼻钱考释[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郭铌;梁芸;;东居延海碧波再现后生态效果卫星遥感监测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杨满忠;;黑水古城及其历史文化特点[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4 夏敦胜;金明;马剑英;陈发虎;刘秀铭;;中亚极端干旱区湖泊岩芯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玉山;都瓦拉;爱华;赵朝霞;;黑河分水后近10a下游生态环境恢复情况遥感监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罗庆庚;;汉武帝长城复线刍议[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7 张武忠;高峰;;论黑河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龚方震;;十世纪前突厥与匈牙利的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9 李增毅;;阿拉善地区古钱币说[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10 陆思贤;;草原丝路上的先行者[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孙海燕;东居延海连续4年不干涸[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贺勇;千亩红草再现居延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记者 捌拾宝;东居延海连续6年不干涸[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宋振峰;东居延海连续四年不干涸[N];甘肃日报;2009年
5 刘自国;黑河水再抵东居延海[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徐清华 彭绪鼎 张焯文;东居延海干渴中迎来黑河水[N];中国水利报;2004年
7 通讯员 白波;东居延海实现连续5年不干涸[N];中国水利报;2009年
8 记者 张丽娜;东居延海水域扩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栏撰稿 新华社记者 冯诚 马维坤;居延海重泛碧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林嵬 项晓光;西居延海“渴”了数十年“喝”上了黑河水[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绍瀊;秦汉西北边地治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玲;秦汉关隘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安梅梅;两汉魏晋属国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朋军;汉代居延戍卒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杨婷;霍去病与匈奴的战争[D];西北大学;2011年
3 牟雪松;汉代西北屯田问题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婕;基于区域发展的黑河流域需水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静;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边文英;干旱区傍河地下水蒸发型动态的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陈维强;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王颖;内蒙古额济纳旗生态移民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赵晓Q,
本文编号:2304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0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