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台湾地区景观研究领域及其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8-11-12 10:19
【摘要】: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条件构建下,台湾地区的景观研究面临着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研究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如何对脆弱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如何解决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混乱、空间不足及居民对休闲游憩的需求,如何基于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建立符合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等现实问题。目前台湾地区的景观研究多利用观察、文献及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权重与因素决定及相关的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景观变迁分析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未来台湾地区的景观研究发展,仍将以符合生态的原则为基础,同时结合专业教育,降低自然与人为灾害所付出的社会成本、确立景观资源价值评估方式、构建最适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监测方式以及形成具有台湾本土特色的规划设计风格等,以促进景观研究的发展。
[Abstract]: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conditions, the landscape research in Taiwan is faced with different research problems from other areas. It mainly includes how to protect the fragil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animals and plants, how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traffic chaos, the lack of space and the residents' demand for leisure and recreation. Based on the perfect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 to establish a land management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etc. At present, the landscape research in Taiwan mainly uses observation, 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weight and factor determination and related natural resource value evaluation method, landscape change analysis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GIS),. The (GPS), remote sensing (RS) technology of GP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future, the landscap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aiwan will still be based on ecological principle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social cost of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will be reduced,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andscape resources value will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research, the optim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mode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yle with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编号:G2000046800)资助
【分类号】:K9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笃宁;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2 王爱民,缪磊磊;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3 王仰麟,赵一斌,,韩荡;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4 郭旭东,刘国华,陈利顶,傅伯杰;欧洲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华;;淇河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李黎;兰志鹏;;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3 李向婷;;乡村景观分类与评价研究——以长沙县乌川湖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4 李春晖,杨志峰,郭乔羽;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2期

5 徐涛;魏国孝;李常斌;朱锋;;梨园河梯级电站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6 朱玉婷;;大庆油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7 景娟,王仰麟,彭建;景观多样性与乡村产业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让会,张慧芝,游先祥,彭茹燕;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的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诸丹;黄玉理;;基于景观生态学分析成都近郊农业景观规划[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鑫;赵文州;;浅析城市发展与生态旅游[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让会;李锦;张慧芝;宁虎森;;极端干旱条件下绿洲生态景观图谱的模式与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让会;李锦;张慧芝;宁虎森;;极端干旱条件下绿洲生态景观图谱的模式与特征[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吴金友;吴毅;;长沙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彦伟;姜广辉;;指标分解法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设想[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6 李国明;赵海燕;;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及信息自动提取[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7 阮欣;陈艾荣;石雪飞;;人行桥景观要素及定位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杜红亮;刘盛和;宋金平;;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绍兴市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小飞;王仰麟;李正国;薛怡珍;;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10 牟红;;景观生态设计的视觉化战略研究[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吴敏;广州市青山绿地—城市林带林区生态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西平;北京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评价与发展策略[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林明太;旅游型海岛景观生态修复与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玉凤;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贺秋华;江苏滨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陈蓉;城市公园绿地主题的确立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买凯乐;基于ALOS遥感影像的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景观制图及格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胡文芳;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磊;景观斑块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易兴翠;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田素娟;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曹洪亮;东江源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时空特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万贞;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强度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南;珠江源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唐碧云;株洲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罗吉;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亚男;长沙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连通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宋涛;基于GIS的森林景观格局适宜粒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特罗勒;龚威平;;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地理群落学——术语研究[J];地理译报;1988年02期

2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3 李春芬;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J];地理学报;1982年01期

4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5 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6 马润潮;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7 王凤慧;国外现代景观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J];地理研究;1987年03期

8 陈传康;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S3期

9 萧笃宁,李团胜;试论景观与文化[J];大自然探索;1997年04期

10 王仰麟;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华荣;干旱区湿地多功能景观研究的意义与前景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年01期

2 陆兴华;;如何在景观社会原创出政治与艺术?——从德波尔—阿甘本的景观批判出发[J];文艺研究;2010年07期

3 杨新军,刘晓霞;系统研究区域文化景观的一部力作——评介《陕西文化景观研究》[J];人文地理;2000年06期

4 何海燕 ,姜成林;一树樱桃带雨红──记大河沿子镇“花木景观研究发展中心”的女老板张红新[J];新疆林业;2002年02期

5 孙玉秀;;批判视野中的超越之维——评《当下文化景观研究》[J];学术交流;2008年07期

6 王紫雯;;人居环境的景观质量与生活品质[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8年03期

7 张新荣;;焦溪古镇的文化与景观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8 周晓芳;;基于景观空间分析的喀斯特文化岛屿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9 汪涛;石雅如;;借景——中国古代的景观与都市化[J];艺术设计研究;2011年02期

10 赵倩瑜;;景观世界的耕耘者——访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所长周武忠教授[J];建筑与文化;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胜军;牟重行;;热带风暴景观与浙江海岛特色旅游探讨[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孟强;;对我国旅游公路的探讨与建议[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胜军;牟重行;;热带风暴景观与浙江海岛特色旅游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归复;沈熙环;;北京市林木种苗工作的过去与对近年安排的考虑[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5 虎陈霞;;武威绿洲景观格局变化驱动要素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修贝贝;;关于风景园林教育的几点思考[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汝明;巫伟;祝劲军;;彩叶树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配置[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8 邹春洋;;人居景观谱系演变及其现代指示意义[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黄莹;;生态 游憩 景观——桂林桂湖景区植物景观探析[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程轶婷;唐孝祥;;浅论广州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惠昂;凸现区域文化景观研究的价值[N];新闻出版报;2000年

2 马宇飞;烛照当下文化张力场[N];文艺报;2008年

3 傅淞岩邋特约记者 郭正君;“浑然一体”的壮丽景观[N];沈阳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迩 王斗天;盐田:景观栈道春节前开工[N];深圳商报;2007年

5 俞孔坚;从选择满意景观到设计整体人类生态系统[N];中国旅游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馨娜;北京星级酒店热卖景观会议[N];国际商报;2004年

7 记者 孙悦群;哈尔滨打造靓丽环境 增添都市魅力[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8 ;江南的“城市园林”[N];杭州日报;2005年

9 柴菁;景观打折,门票为何不打折[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锦华;“凤临阁”要去大连露脸[N];大同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博;以医疗机构外部环境为重点的康复性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孟彩红;基于GIS的兰州城市景观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李志红;唐长安城市景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李运远;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谢祥财;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健民;中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制度之变革与前瞻[D];四川大学;2003年

8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9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舒波;成都平原的农业景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中建;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曾庆华;城步苗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商书满;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海燕;杭州湖滨街区的环境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丰果;滇池沿线三段一域的特色景观研究滇池沿线高海公路段、海埂段、呈贡段、六甲区域的特色景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方程;郑州市二七路景观框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蒋莹;浅析建筑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张毅;高架轨道交通的景观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丰会民;观赏草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彭忱霖;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公园方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6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26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