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空间选择行为与环境关系个案研究——以清代陕南秦巴山地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mited rational man" put forward b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irc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the displaced people's behavio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pace selection, reclamation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Qing Dynasty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custom and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uman spatial choice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of customs, not the principle of optimum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pursuit of maximum effect per unit time is a common trend in the choice of displaced people's behavior. On this basis,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behaviors of the displaced people in the mountains and plains of southern Shaanxi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river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ch-criticized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of displaced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outhern Shaanxi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reunderstoo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H234)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资助项目(SNNUHG04014)
【分类号】: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佳宏伟;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成因探析[J];清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景云,张丕远;近500年冷暖变化对我国旱涝分区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5年02期
2 沈玉昌;汉水河谷的地貌及其发育史[J];地理学报;1956年04期
3 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4 王绍武,赵宗慈;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J];地理学报;1979年04期
5 葛全胜,张丕远;历史文献中气候信息的评价[J];地理学报;1990年01期
6 刘洪滨,邵雪梅;利用树轮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变化[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7 周清波,张丕远,王铮;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8 郑斯中;我国历史时期冷暖年代的干旱型[J];地理研究;1983年04期
9 郑景云,葛全胜,郝志新,田砚宇;1736~1999年西安与汉中地区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重建[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10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满志敏,张雪芹,张丕远,王维强;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建民;;明清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变迁论略[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卫宁;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亚新;;清代柳条边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影响[J];史学集刊;2010年06期
2 赵慧勇;;试论清代顺治——道光年间东北封禁政策之演变[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齐春晓;;简述清代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及其影响[J];北方文物;2009年04期
4 李军;段伟;;移民与生态关系——以清代云南为案例[J];古今农业;2009年02期
5 张艳丽;;清代北京地区瘟疫流行的社会影响及政府应对[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林秋明;;郑侠与《流民图》[J];福建乡土;2010年06期
7 张堂会;;天灾与人祸——从诗歌看清代的自然灾害及其救济[J];兰州学刊;2011年05期
8 冯立升!010022;乾隆时期西北地区的天文大地测量及其意义[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03期
9 徐进华;清王凇吨裎胗木油肌穂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10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洁;万芳;;清代中西医汇通丛书研究初探[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白积洋;;中国人口省际迁移的空间选择机制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卢银兰;;清代广东番禺人陈璞与中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董国安;;人类行为的进化论解释及其特征[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6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施琦;;真诚的回归[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萧凌波;;清代东蒙地区对华北平原水旱灾害异地响应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何心展;原献学;尹星星;;外来农民工暴民文化心理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程骅;城里人的空间选择[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洪一树;清代“大观园”宏琳厝[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晓旭 杲罡;15种欲望控制人类行为[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陕西 罗世广;偶得清代宫钱[N];中国商报;2002年
5 来新夏(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清代一部反邪教的书谈《破邪详辨》[N];北京日报;2001年
6 林U,
本文编号:2393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9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