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从明东胜卫到蒙古妥妥城

发布时间:2019-05-20 07:37
【摘要】:明东胜卫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为防御北元—蒙古而设,地理位置重要,初设于洪武四年,因明朝军事失利,五年即撤。随着明朝军事力量加强,洪武二十五六年再设东胜卫。此后明朝有意南缩防线,永乐元年将东胜卫内徙河北。东胜卫的兴废典型地反映了逐渐形成的明蒙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的情况。长期以来学界对东胜卫的设立时间和地点看法不同,本文做了新的考证。东胜卫旧地后来成为蒙古土默特部恰台吉的驻地,称妥妥城,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妥妥城是以恰台吉的本名脱脱命名的,揭示了他的生平、驻地,以及他在明蒙关系等事务中的作用,认为他的名字被当作地名沿用了四百余年,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珍贵纪念。
[Abstract]:Mingdong Shengwei is located in Tok to County, Inner Mongolia, in order to defend against Northern Yuan and Mongolia,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important, initially set up in Hongwu for four years, because of the military defeat of the Ming Dynasty, it withdrew in five year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military strength of the Ming Dynasty, Hongwu set up Dongsheng Wei in the twenty-five and six years. Since then, the Ming Dynasty intended to shrink the line of defense, Yongle in the first year of Dongsheng Wei migration to the north. The rise and fall of Dongshengwei typically reflects the gradu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Ming and Mongolia with the Great Wall as the boundary. For a long time,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etting time and place of Dongsheng Wei, and this paper has made a new textual research. Dongsheng Wei's old place later became the residence of Chataiji in the Tumite Department of Mongolia, called Tocheng. This paper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Tocheng was named after the original name of Chataiji, and revealed his life and residence. As well as his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g and Mongolia, he thinks that his name has been used as a place name for more than 400 years, which is a precious memory of this historical figure.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永年;从白塔题记看明初丰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明代题记探讨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金凤;明代蒙古“楚固拉干”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1期

2 宝音德力根;兀良哈万户牧地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特木勒;十六世纪后半叶的朵颜卫[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达力扎布;明代蒙古社会组织新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7年02期

5 奥拉;明末清初的朵颜卫与喀喇沁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5期

6 希都日古;论17世纪蒙古编年史所谓转轮王的概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4期

7 李文君;明代西海蒙古首领卜儿孩事迹考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2期

8 曹永年;关于北元宣光、天元朝的都城[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于永;明清内蒙古西部土地开发与沙化的历史借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李艳洁;明代呼和浩特地区的社会状况及生态环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凡;;论明世宗的对蒙“绝贡”政策[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赵现海;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白初一;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黄华均;草原法的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乌日陶克套胡;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长山;满蒙书面语词汇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欢;蒙藏仰华寺会晤中的明朝因素[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宁侠;《译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蕾;试论清前期对归化城土默特的统治政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阮;萧大亨《北虏风俗》与十六世纪后期蒙古社会生活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韩慧玲;明英宗“北狩”史料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哈斯;《皇明北虏考》史源及其史料价值[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哈达;清代喀喇沁旗的建立及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孟令宏;包头旧城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晓多;宁夏地区明代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建军;明代中期宣大地区军事防务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永年;从白塔题记看明初丰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明代题记探讨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余同元;明太祖北部边防政策与明代九边的形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元骏;;讲学传礼 建水文庙[J];东方养生;2011年06期

2 宋炳良;;永丰里考——探索杨舍古地名[J];江苏地方志;2011年03期

3 巍小分;;中国十大文化名楼[J];农家参谋;2011年06期

4 史继忠;;贵州省名因贵阳而得[J];贵阳文史;2011年01期

5 李友唐;;老北京的燕京八景[J];北京档案;2011年07期

6 黄荷;李声能;;清代沈阳城的街坊与道路[J];中国地名;2011年06期

7 张衍荣;;千秋豪情尽在襄阳米公祠[J];侨园;2011年06期

8 祝君雅;;梦里山塘[J];江苏政协;2011年07期

9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J];党的建设;2010年07期

10 尚青;;青海湟水流域历史文化追忆之三 西宁篇[J];群文天地;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清生;“大栅栏”还是“大食辣”[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文/贾杏年;《橘子红了》的地方[N];中国包装报;2002年

3 ;走进苏州园林[N];中国旅游报;2001年

4 殷敖佗;鲜活在石头上的灵魂[N];中国建设报;2001年

5 胡向泽;忻府文脉出秀容[N];山西日报;2002年

6 黄景钧;婺源访古[N];山西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鄂平玲;同里古镇清幽朴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坛儒;革命圣地延安 [N];中国建设报;2002年

9 山西记者站 李彬;皇城相府“火”在何处[N];中国旅游报;2002年

10 山佳;带植物名的京城胡同[N];中国档案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湘闽;明代安顺地区行政区划特点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2 顾利真;明代湖北地区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1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81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