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晚清民国时期渝东北地区飞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10:57
【摘要】:飞地作为一种不正经疆界,早在战国时期就存在,而对其展开专门研究却不多。地处渝川鄂陕四省交界处的渝东北地区在晚清民国时期也曾存在大量飞地,这些飞地的存在对当时当地的社会与行政带来很大影响。民国时期四川省政府对飞地的治理不但在当时造成影响,更给现今人们带来很多关于行政区划方面的经验和启示。此外,飞地其飞离本土而受本土管辖的本质也给当今人们均衡资源、缓解区域土地矛盾提供一条出路。本文共分三章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学术史回顾、研究内容与方法。其中研究内容这部分主要讨论了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飞地的基本内涵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一章晚清民国时期渝东北地区飞地的基本情况及其特征,主要从地方志、历史地图和档案等相关文献中甄别飞地,研究每块飞地的政区沿革、大概位置、幅员大小等基本情况,并从中归纳出各个时期渝东北地区飞地的主要特征。在晚清以前渝东北地区就已存在飞地,但渝东北地区的飞地多是在晚清时期才引起人们注意,且多集中在川鄂交界处。民国时期的县政建设直接推动了各省县对不正经边界的厘正,这次厘正使渝东北地区飞地的具体情况基本得以被还原。从飞地的概况中,可得民国时期渝东北地区飞地地势多为山地,且数量多,具有广泛性。晚清与民国时期渝东北地区飞地基本概况相比,该区域两个时期的飞地有明显传承性,分布都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都集中在川鄂交界处,这与川鄂交界处特殊的地形地貌与复杂的民族背景有直接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二章渝东北地区飞地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从自然环境、历史时期的民族情况与政治制度等几方面分析渝东北地区飞地产生的原因,并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以及政府管理三个角度论述飞地带来的影响。渝东北地区飞地产生的因素是多样的,有的是由单一因素造成,也有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虽然渝东北地区的飞地多在民国以前就产生,但其所产生的弊端在被称为“土匪世界”的民国时期最是显露无遗。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行政的边缘化,都使得飞地严重影响了渝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飞地远离本土的特性,给所辖区政府以及所在地政府的行政管理都带来诸多不便,更给居住在内的居民带来很大的困扰。第四部分为本文的最后一章民国时期渝东北地区飞地的治理,主要梳理各地飞地调整划拨过程,研究渝东北地区飞地的变迁过程。民国时期四川省对渝东北地区飞地的治理是分时期进行的,各时期其治理的侧重点不一样。民国三十二年以前,四川省把重点放在省内飞地治理,特别是区内飞地在这一时期基本得到调整划拨。民国三十二年以后,渝东北地区飞地治理的侧重点放在川鄂边界飞地调整上,即跨省治理。跨省治理又分两个阶段,民国三十四年前为两省自行调整,民国三十四年后则由内政部主持调整。经过调整,渝东北地区飞地大部分得到划拨,但仍存在遗漏与不彻底现象,而这种现象又与人们之间的利益争夺、当时政府的行政效率、战争时局等因素息息相关。第五部分结语,主要归纳全文,从归纳中提出个人对飞地问题的一些见解。晚清民国时期渝东北地区存在大量飞地,在落后的社会里,这些飞地的存在弊远远大于利。民国时期基层群众积极参与飞地调整,不但是利益至上的体现,更是基层民众政治力量与参政意识提高的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英杰;;制度抑或利益:插花飞地治理的另一个视角——以民国荣县县界纠纷案为例[J];法律史评论;2015年00期

2 杨斌;张祥刚;;民国时期湘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的清理拨正[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杨斌;;历史时期插花地的基本概念讨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姚尚建;;制度嵌入与价值冲突——“飞地”治理中的利益与正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杨斌;;民国时期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清理拨正研究[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6 吴滔;;“插花地”的命运:以章练塘镇为中心的考察[J];史林;2010年03期

7 鲁西奇;;内地的边缘:传统中国内部的“化外之区”[J];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8 郭舟飞;;由武汉“插花地”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9期

9 鲁西奇;林昌丈;;飞地:孤悬在外的领土[J];地图;2009年04期

10 蔡博峰;;“飞地”图谱[J];地图;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瑾;“飞地”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彪;明清以来思南插花地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温二强;政区调整与地方表达[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2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602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