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生态隐喻下的姜夔诗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4:29
  本文以“生态隐喻”的思维范式,将姜夔其人其作置于文学生态的原点,围绕时空生态与心灵生态两个向度,着重以时间、地域、心态构成自足性的阐释三角,在整体的、有机的、系统的生态观照下,给予姜夔诗词全面的历史文化考察。基于文学具有类生命的特征,“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论文沿着隐喻路向展开。主体部分共上、下两编,计十章。上编“时空生态”,对姜夔诗词进行文化版图重组与时空环境复位。论文坚持问题意识,撰写目的并非在于陈述固有的人物、历史掌故,旨在抉示某些细节背后的人文真相。第一章通过诗、史互证,再现姜夔动态履历中的生命写真。论文对文学史上姜夔人生情态“不算阔气,却很安适”的描述提出献疑,与某些论者姜夔“艺术化人生”予以商榷,对姜夔诗词历史价值加以重新衡定。作者认为:姜夔弱冠早孤、中年飘蓬、草莱终老,其梦想、追求已被命运渐次粉碎,人生内核是悲剧性的。其诗词题材的狭深,正标示作家视角“内倾”的逐步深化。作者心灵内宇宙的真实呈现,烛照着赖以生存的外宇宙的社会图景,其中的绵软与酸辛,暮气与衰兆,是南宋历史的折光。第二章将姜夔文学创作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地缘、人文、基因三重维度考察姜夔文学创造力的最后...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近三十年姜夔诗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三、 “生态隐喻”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理意义
    四、 本文研究的方法论构想
上编 时空生态
    第一章 生存生态: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在江淮间
        第一节 文本存在与生命流程的同形同构
        第二节 艺术人生的悲剧底色
        第三节 时间溯源与姜夔诗词历史价值重估
    第二章 系统生态:想见红尘乌帽底,几多怀玉不知名
        第一节 环太湖文化生态圈
        第二节 从“关系论”看姜夔诗词成长的有机环境
        第三节 谱牒文化视域下的姜夔文学基因考论
    第三章 江湖生态: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第一节 江南“子地域”的城市文学质性
        第二节 山程水驿中的江南民俗
        第三节 合肥:边城里的情感“围城”
        第四节 从宋代科举探究姜夔之“漂”
        第五节 “清客”形态辨正
    第四章 政治生态:万树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景灵回
        第一节 从京畿文学说起
        第二节 临安的“行都——帝都气象”
        第三节 姜夔与遗民词人的杭州诗词比较
    第五章 文学生态: 格律精严故不磨,姜张门户自嵯峨
        第一节 南宋诗史嬗递轨迹及文化特性分析
        第二节 雅词昆仑——兼论白石词的“精品现象”
        第三节 姜夔不同时期诗风、词风的演进
        第四节 姜词“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接受起伏
下编 心灵生态
    第六章 淑世心态: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
        第一节 不忘君国的诗意旅人
        第二节 “臣妾心理”探蠡
        第三节 《大乐议》的干政倾向与待沽意识
        第四节 “拒赠梁溪”考辨
    第七章 隐逸心态:而今渐欲抛尘世,未了菟裘一怅然
        第一节 姜夔的“跨时代印象”
        第二节 “白石道人”:奢华的“内丹式”逍遥游
        第三节 “陆龟蒙情结”及成因探赜
        第四节 羽扇风·绿阴中·人间事·数点红——《自题画像》考释
    第八章 流寓心态: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第一节 物理场向心理场的同步转化
        第二节 不同地域的“氛围移情”
        第三节 游记诗词山水灵境的情感指归
    第九章 向光心态: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第一节 姜夔的向光心理
        第二节 姜夔的寒冷词心
        第三节 心理紊流中的求稳祈向
    第十章 创作心态: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
        第一节 从宫廷到市野:词人群体的身份嬗变
        第二节 鬻字卖文是姜夔创作的可持续内驱力
        第三节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姜夔诗词的应社属性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及论文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愙斋诗存》的“角色”分析[J]. 侯海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2]姜夔词史经典地位的历史嬗变[J]. 郁玉英.  文学评论. 2012(05)
[3]一种更真实的人地关系与文学生态——中国古代流寓文学刍论[J]. 蒋寅.  中国文化研究. 2012(03)
[4]论唐宋词人身份地位的历史嬗变[J]. 侯海荣.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7)
[5]文学地理学的渊源与视境[J]. 杨义.  文学评论. 2012(04)
[6]浅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 程茜茜.  语文学刊. 2012(14)
[7]酬唱诗学的三重维度建构[J]. 吕肖奂,张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8]滁州城市文化品牌定位思考[J]. 杜裕民,胡继艳.  滁州学院学报. 2012(01)
[9]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J]. 杨秀莲.  学术交流. 2011(11)
[10]“词中老杜”说介评[J]. 张学芬.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宋词与苏杭[D]. 马俊芬.苏州大学 2011
[2]宋季及元风雅词派流变研究[D]. 张秋娟.暨南大学 2007
[3]南宋遗民词人研究[D]. 丁楹.北京大学 2006
[4]南宋江西词人群体研究[D]. 王毅.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南宋江湖文人研究[D]. 张春媚.武汉大学 2005
[6]南宋清雅词派研究[D]. 张雷宇.浙江大学 2005
[7]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 梅新林.上海师范大学 2004
[8]宋中兴词人群体研究[D]. 王福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9]清初金台诗群研究[D]. 马大勇.苏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姜夔诗词分期研究[D]. 杨立萍.江南大学 2011
[2]族谱的教育价值研究[D]. 叶国爱.西南大学 2010
[3]姜夔词传播与接受研究[D]. 张航.福建师范大学 2006
[4]宋元之际风雅词派研究[D]. 谭辉煌.暨南大学 2006
[5]“地域化”走向的一种解读[D]. 刘精科.苏州大学 2005
[6]姜白石词风释读[D]. 张晓东.东北师范大学 2004
[7]论姜夔词的“人工”雅化[D]. 张爽.东北师范大学 2004
[8]姜夔的艺术人生及其词[D]. 夏丽莉.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9]姜夔家世与诗歌考论[D]. 魏倩玮.首都师范大学 2004
[10]姜白石诗词比较[D]. 杨晓慧.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22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22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