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地理科学发展与新技术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21 22:20
  当代计算机、互联网、航天航空、自动化和传感网、环境和生态修复等技术发展很快,并渗透到许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科。以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为特点的地理学借力于新技术应用,学科发展得到有力促进,突出表现包括:①研究时空拓展到近实时和全球,基本解决异域和极端地理环境数据难获取问题;②数据获取方式和渠道多样性促进了数据的爆发性增加,对规律和格局的分析从依赖有限时空表观信息发展到依靠新技术获取高时空动态数据开展大数据挖掘;③研究内容从静态知识获取、机理分析拓展到包括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能动性的工作;④学科发展呈现领域拓展和新技术学科交叉趋势,地理学通过与新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获得新生命力。借助新技术和地理大数据"燃料"的注入,新时期地理科学发展将在全球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通过提供"复方"解决方案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地理科学发展与新技术应用


区域地理科学研究中涉及新技术应用举例

模型图,大数,地理学,地理


全球数以万计的空基、陆基、海基观测网络每天获得大量数据,各种地球系统、大气、路面、海冰等模式生产的大数据,自发地理信息(VGI)大数据,专业平台的移动GPS、标注、影像等结构化和社交网络所产生包含时空信息的非结构化数据,蕴含巨大的地理科学研究价值。地理大数据爆发性增加,地理学通过获得大数据“燃料”的注入,在全域、全景、全要素等分析预测和复杂环境解决方案、复杂因果关联等研究上极大地提高了能力(图2)。例如,遥感数据的迅猛增加推动了地理学研究范围逐渐从抽样到全域覆盖,重点体现在通过遥感开展全球植被生物量、作物产量等估算。多元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增加促进了时空流大数据分析方法,科学地计算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各种物质、能量、人和信息的流量,寻找流动的驱动机理,成为大数据科学时代的前沿。2020年全球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基于大规模移动通信、移动支付和交通工具记录等数据开展人员流动追踪分析,成为大数据应用最新的成功例子。2.5 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环境研究虚实结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地理学[J]. 廖小罕.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9(04)
[2]无人机遥感:大众化与拓展应用发展趋势[J]. 廖小罕,肖青,张颢.  遥感学报. 2019(06)
[3]中国人文地理学70年创新发展与学术特色[J]. 樊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11)
[4]新时代地理复杂性的内涵[J]. 宋长青,程昌秀,史培军.  地理学报. 2018(07)
[5]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J]. 傅伯杰.  地理学报. 2017(11)
[6]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J]. 陆大道,蔡运龙.  地球科学进展. 2001(04)
[7]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 蔡运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8]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J]. 吴传钧,张家桢.  地理学报. 1999(05)
[9]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J]. 陈述彭,曾杉.  地理研究. 1996(02)
[10]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 胡焕庸.  地理学报. 1935(02)



本文编号:3295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95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e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