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2 03:21
齐鲁区域有自先秦以来不断积累的丰厚的文化和文学积淀,这里不仅成为本土诗人成长的土壤,而且也给客游齐鲁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情思。当齐鲁的青年才俊们为了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家园,走向京城,走向全国各地时,外地诗人也因求学、仕宦、漫游而来到齐鲁古国。北宋时期可谓是齐鲁历史上游宦诗人较多的时期,欧阳修、苏轼、曾巩、苏辙等北宋诗坛上的重要诗人皆曾来此为官。这些重要诗人的到来,不仅把京城诗坛的交游圈带到齐鲁,而且还以齐鲁为中心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诗文唱和活动,为齐鲁诗坛补充了新鲜血液,既活跃了齐鲁诗坛,也改善并优化了齐鲁的文化生态环境,为齐鲁诗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些重要诗人在齐鲁这片土地上访求经典文化,流连山水风光,感受风俗民情,其精神风貌与诗歌创作也都不同程度浸染了齐鲁文化的色彩,他们的创作同样也构成了齐鲁诗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就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北宋时期齐鲁区域的诗人交游创作进行综合探讨。鉴于地域与文学的复杂关系,在进行本课题研究时我们试着将“齐鲁诗坛”看作一个动态的、时空交融的“诗歌场”,然后以“场”为核心,分别对齐鲁本土诗人与游宦诗人在齐...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二、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地域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上编
第一章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文化及地理意象
第一节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地理意象
第二节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文化与风土民情
第三节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山川风物
第二章 北宋齐鲁士风与诗风
第一节 北宋齐鲁士风
一、行道救时的齐鲁人格精神
二、承继儒学的“圣地”意识
第二节 北宋齐鲁诗风
一、切于世用的儒家诗教传统
二、 崇尚自然、注重气骨的诗文风气
第三章 北宋齐鲁本土诗人与游宦诗人区域分布
第一节 北宋齐鲁本土诗人区域分布
第二节 北宋游宦诗人区域分布
中编
第四章 “东州逸党”诗人群考论
第一节 “东州逸党”与东州士风
第二节 逸党诗人与东州诗风
一、不尚雕饰质朴无华
二、英雄本色豪放诗风
第五章 泰山派诗人考论
第一节 泰山诗人与儒家诗学传统
第二节 石介与北宋诗坛
一、石介与欧阳修
二、石介与石曼卿
三、石介与杜默
第六章 王禹偁与北宋士风、诗风、文风
第一节 王禹偁与北宋士风
一、王禹偁守道不屈的精神人格
二、王禹偁与宋初正直立朝的士风
三、王禹偁对北宋士人品格的影响
第二节 王禹偁与北宋诗文新变
一、王禹偁学白宗杜的创作实践
二、王禹偁赋诗自乐的宋诗精神
三、王禹偁清雅简淡的诗文风格
下编
第七章 北宋诗人与齐州诗坛
第一节 总是济南为郡乐 更将诗兴属何人 ----曾巩以齐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曾巩对齐州水景观的歌咏
二、曾巩与州府同僚的交游唱和
三、曾巩与州外友人的交游唱和
第二节 为学慕齐鲁 结绶济南府 ----苏辙以齐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苏辙对齐州泉水名胜的歌咏
二、苏辙与齐州州府同僚的交游唱和
三、苏辙与齐州当地人士的交游唱和
四、苏辙与州外友人的交游唱和
第三节 更忆槛泉亭插花云髻重----苏轼等齐州赋咏活动
一、晁补之齐州赋咏活动
二、苏轼齐州赋咏活动
三、黄庭坚的济南山水情缘
四、祖无择齐州赋咏活动
第八章 北宋诗人与青州诗坛
第一节 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欧阳修青州赋咏活动
第二节 聊因表海今宵醉却起钱塘去岁思---- 赵抃以青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与州府僚友的交游唱和
二、与州外友人的交游唱和
第三节 诗疑窥杜子文欲造盘庚---- 黄庶以青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与益都令向宗道的唱和
二、与同事李子仪的唱和
第九章 北宋诗人与郓州诗坛
第一节 良无山水趣安得契知音----刘敞以郓州乐郊亭为中心的唱和
一、刘敞郓州乐郊亭赋咏
二、欧阳修、梅尧臣乐郊亭的酬唱
三、刘攽、韩维乐郊亭的酬和
第二节 振衣步庭下 颢气入襟袖 ---鲜于侁以郓州新堂为中心的唱和
一、鲜于侁郓州新堂月夜赋咏
二、苏轼、苏辙的酬和
第十章 北宋诗人与密州诗坛
第一节 吟成超然诗洗我蓬之心----苏轼以密州超然台为中心的唱和
一、苏轼密州超然台唱和的意义
二、与州外友朋的唱和
三、与政坛老臣的唱和
第二节 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苏轼在密州的其他赋咏唱和
一、“食杞菊”唱和
二、“快哉亭”唱和
三、“薄薄酒”唱和
结语
附论
一、赵抃蓬莱阁诗文考辨
二、北宋诗人与灵岩寺
附表
一、北宋齐鲁诗人统计表
二、北宋齐鲁本土诗人诗作区域分布一览表
三、北宋齐鲁宦游诗人区域分布一览表
四、北宋诗人灵岩寺诗作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337478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二、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地域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上编
第一章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文化及地理意象
第一节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地理意象
第二节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文化与风土民情
第三节 北宋诗人笔下的齐鲁山川风物
第二章 北宋齐鲁士风与诗风
第一节 北宋齐鲁士风
一、行道救时的齐鲁人格精神
二、承继儒学的“圣地”意识
第二节 北宋齐鲁诗风
一、切于世用的儒家诗教传统
二、 崇尚自然、注重气骨的诗文风气
第三章 北宋齐鲁本土诗人与游宦诗人区域分布
第一节 北宋齐鲁本土诗人区域分布
第二节 北宋游宦诗人区域分布
中编
第四章 “东州逸党”诗人群考论
第一节 “东州逸党”与东州士风
第二节 逸党诗人与东州诗风
一、不尚雕饰质朴无华
二、英雄本色豪放诗风
第五章 泰山派诗人考论
第一节 泰山诗人与儒家诗学传统
第二节 石介与北宋诗坛
一、石介与欧阳修
二、石介与石曼卿
三、石介与杜默
第六章 王禹偁与北宋士风、诗风、文风
第一节 王禹偁与北宋士风
一、王禹偁守道不屈的精神人格
二、王禹偁与宋初正直立朝的士风
三、王禹偁对北宋士人品格的影响
第二节 王禹偁与北宋诗文新变
一、王禹偁学白宗杜的创作实践
二、王禹偁赋诗自乐的宋诗精神
三、王禹偁清雅简淡的诗文风格
下编
第七章 北宋诗人与齐州诗坛
第一节 总是济南为郡乐 更将诗兴属何人 ----曾巩以齐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曾巩对齐州水景观的歌咏
二、曾巩与州府同僚的交游唱和
三、曾巩与州外友人的交游唱和
第二节 为学慕齐鲁 结绶济南府 ----苏辙以齐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苏辙对齐州泉水名胜的歌咏
二、苏辙与齐州州府同僚的交游唱和
三、苏辙与齐州当地人士的交游唱和
四、苏辙与州外友人的交游唱和
第三节 更忆槛泉亭插花云髻重----苏轼等齐州赋咏活动
一、晁补之齐州赋咏活动
二、苏轼齐州赋咏活动
三、黄庭坚的济南山水情缘
四、祖无择齐州赋咏活动
第八章 北宋诗人与青州诗坛
第一节 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欧阳修青州赋咏活动
第二节 聊因表海今宵醉却起钱塘去岁思---- 赵抃以青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与州府僚友的交游唱和
二、与州外友人的交游唱和
第三节 诗疑窥杜子文欲造盘庚---- 黄庶以青州为中心的交游唱和
一、与益都令向宗道的唱和
二、与同事李子仪的唱和
第九章 北宋诗人与郓州诗坛
第一节 良无山水趣安得契知音----刘敞以郓州乐郊亭为中心的唱和
一、刘敞郓州乐郊亭赋咏
二、欧阳修、梅尧臣乐郊亭的酬唱
三、刘攽、韩维乐郊亭的酬和
第二节 振衣步庭下 颢气入襟袖 ---鲜于侁以郓州新堂为中心的唱和
一、鲜于侁郓州新堂月夜赋咏
二、苏轼、苏辙的酬和
第十章 北宋诗人与密州诗坛
第一节 吟成超然诗洗我蓬之心----苏轼以密州超然台为中心的唱和
一、苏轼密州超然台唱和的意义
二、与州外友朋的唱和
三、与政坛老臣的唱和
第二节 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苏轼在密州的其他赋咏唱和
一、“食杞菊”唱和
二、“快哉亭”唱和
三、“薄薄酒”唱和
结语
附论
一、赵抃蓬莱阁诗文考辨
二、北宋诗人与灵岩寺
附表
一、北宋齐鲁诗人统计表
二、北宋齐鲁本土诗人诗作区域分布一览表
三、北宋齐鲁宦游诗人区域分布一览表
四、北宋诗人灵岩寺诗作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337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3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