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古镇旅游地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以宏村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2-09-21 20:5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变化是人地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所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当前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变化(LUCC: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是IGBP与IHDP(全球变化人文计划)两大国际合作进行的纲领性交叉科学研究课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作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基本需求以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其规模将不断增长。在旅游较高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旅游用地会日益扩大,旅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旅游的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宏村镇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研究,探讨宏村镇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旨在为旅游、土地等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全文共分为六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文章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继而,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数据的来源。 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对研究内容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并对研究区域的背景概况进行了介绍。...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旅游用地研究进展
        1.2.3 相关研究启示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区域背景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古镇
        2.1.2 土地利用及其类型
        2.1.3 旅游用地及其类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2.2 区位理论
        2.2.3 文化景观论
        2.2.4 地租理论
    2.3 宏村镇概况
        2.3.1 地理位置
        2.3.2 自然状况
        2.3.3 社会经济概况
        2.3.4 旅游发展现状
        2.3.5 宏村镇行政区划变更
        2.3.6 宏村镇旅游用地概况
第三章 古镇旅游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
    3.1 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分析
        3.1.1 幅度变化
        3.1.2 速度变化
        3.1.3 程度变化
    3.2 宏村镇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分析
        3.2.2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分析
        3.2.3 土地利用变化的程度分析
    3.3 宏村镇旅游用地的数量变化分析
        3.3.1 旅游用地变化的幅度分析
        3.3.2 旅游用地变化的速度分析
        3.3.3 旅游用地变化的程度分析
第四章 古镇旅游地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4.1 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分析
        4.1.1 复杂度分析
        4.1.2 优势度分析
        4.1.3 均匀度分析
    4.2 宏村镇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分析
        4.2.1 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度分析
        4.2.2 土地利用变化的优势度分析
        4.2.3 土地利用变化的均匀度分析
    4.3 宏村镇旅游用地的空间结构分析
        4.3.1 旅游用地的复杂度分析
        4.3.2 旅游用地的优势度分析
        4.3.3 旅游用地的均匀度分析
    4.4 宏村镇旅游用地的空间演变
        4.4.1 风景游览用地空间演变
        4.4.2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空间演变
        4.4.3 旅游生产管理用地空间演变
第五章 宏村镇用地的驱动力分析
    5.1 人文环境驱动因素
        5.1.1 政府政策因素
        5.1.2 旅游经济因素
        5.1.3 社会环境因素
        5.1.4 交通运输因素
    5.2 自然环境驱动因素
        5.2.1 地形地貌因素
        5.2.2 水文因素
        5.2.3 气候因素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分析——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J]. 杨东,郑凤娟,刘洪敏,郭盼盼,刘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11)
[2]台儿庄区2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J]. 王大鹏,杨艳超.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5)
[3]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旅游驱动力研究[J]. 崔峰,欧名豪.  资源科学. 2010(10)
[4]风景名胜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为例[J]. 陈志钢.  资源科学. 2010(10)
[5]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对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J]. 梁小英,刘俊新.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9)
[6]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张臣,吴克宁,陈涛,马淑华.  资源与产业. 2010(04)
[7]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王玉,贾晓波,张文广,方淑波,姚懿函,安树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S1)
[8]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演变[J]. 范辉,周晋.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4)
[9]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结构分析[J]. 王涛,吕昌河.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10]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方琳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8)

硕士论文
[1]喀斯特生态治理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利用评价及优化模式研究[D]. 刘军.贵州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0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680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