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艺

发布时间:2023-04-23 04:11
  现代生活中,褐色系面料在服装中的运用非常普遍。本文对我国古代染褐色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挖掘、弘扬传统印染技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选题对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理念、促进植物印染工艺研究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笔者大量查阅有关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研究文献,未发现有对古代褐色系染料及其染色工艺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确定选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相关史料,首先从文化史角度理解褐色系,对褐色系的定义、文化形象分别阐述,对传统褐色系的色名进行史料考证与整理汇总,并结合植物资源学等相关知识介绍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种类。从农业史的角度考察古代褐色系染料作物的种植起源、栽培技术、采收与储存。此外,通过对明清时期方志史料搜集,考察这几个时期部分常见的褐色系染料在全国的地域分布概况。不仅如此,结合方志和古籍文献的记载,梳理出几种染材的历代地域分布概况,考察范围更为广泛。明代,荷的种植分布已经遍布整个中国,荷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植物。明清时期,鼠曲草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也很广泛,华东、华南、华中等各地均会出现。明清时期,薯莨多分布于广东省内各县镇。栗子和石榴自战国时期出现...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现代文献对褐色植物染料的研究现状
            1.2.1.1 从染料色素提取及染色角度
            1.2.1.2 从色系研究角度
            1.2.1.3 从染色助剂对染液影响的角度
        1.2.2 小结
    1.3 研究可行性分析
    1.4 特色
第二章 中国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
    2.1 褐色系的概述
        2.1.1 褐色的定义
        2.1.2 传统褐色系的色名
    2.2 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种类
        2.2.1 褐色系植物染料
            2.2.1.1 鼠曲草
            2.2.1.2 胡桃
            2.2.1.3 薯莨
            2.2.1.4 桑树
            2.2.1.5 荷叶
            2.2.1.6 涩柿子
            2.2.1.7 苏木、莲子
            2.2.1.8 黄栌
            2.2.1.9 黄荆叶
            2.2.1.10 江茶
            2.2.1.11 其他
    2.3 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种植
        2.3.1 种植起源
        2.3.2 栽培技术
        2.3.3 采收或存储
    2.4 褐色系植物染料的地理分布
        2.4.1 明清时期部分褐色染料的地理分布
        2.4.2 部分褐色染料历代地理分布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中国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染色工艺
    3.1 古代染色技术
    3.2 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染色工艺
        3.2.1 单染法
        3.2.2 还原法
        3.2.3 套染法
        3.2.4 媒染法
    3.3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中国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染色工艺模拟试验
    4.1 试验目的
    4.2 模拟试验
        4.2.1 试验准备
            4.2.1.1 染色工具
            4.2.1.2 染色材料
            4.2.1.3 染色面料
        4.2.2 试验操作
            4.2.2.1 茶褐色试验
            4.2.2.2 藕褐色试验
            4.2.2.3 枣褐色试验
            4.2.2.4 椒褐色试验
        4.2.3 试验结果
    4.3 染色结果分析
        4.3.1 染色结果的测定方法
            4.3.1.1 颜色特征值
            4.3.1.2 颜色测定方法
        4.3.2 颜色测定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本文编号:3799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799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