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清末奉天、锦州二府的县级政区格局及其边界形态

发布时间:2024-05-10 22:48
  光绪末期,奉天内部的行政区划调整趋于频繁。奉天、锦州二府作为关东门户,是东北开发最成熟的地域单元。在陪都地位弱化、省制推行、地方基层治理、晚清通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清末奉天、锦州二府的县级政区升级两例,新设府级政区两个,新设县级政区七个,裁撤县级政区一个,县制进一步扩展,新设政区的空间划分模式主要采取"县内分家"。总体上奉天、锦州两府的县级政区边界呈现出较强的历史继承性,边界变动主要源于析置新县,"山川形便"与柳条边的走向是影响边界形态的主要因素。此外,局部存有的少许犬牙之地也使边界格局增添了些许复杂性,影响了政区空间的生成过程与结构。基于编绘《清史地图集·奉天图》的经验,复原宣统三年奉天、锦州两府县级政区边界的空间形态,有助于完善关于县制政区结构体系的认识。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图1辽阳州、辽中、本溪边界格局(宣统三年)示意图

图1辽阳州、辽中、本溪边界格局(宣统三年)示意图

《清史地图集·奉天图》对县界的考订过程,始终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依据清代地方志、舆图史料的记载(民国史料只可作辅证),先通过各类文献确定重要界址点,并考证确定今地具体位置,然后通过双边定点连线,复原清末边界走向。从学理上而言,选取的双边界址点的数量越多、距离越近、中间地带越窄,县....


图2承德县界址点与县界(宣统三年)示意图(2)

图2承德县界址点与县界(宣统三年)示意图(2)

图1辽阳州、辽中、本溪边界格局(宣统三年)示意图四、边界的五类地理形态



本文编号:3969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969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