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文化展演空间的消费者感知与空间构建研究——以“陕派相声”青曲社为例
发布时间:2024-05-19 02:30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化浪潮的冲撞与支解下,城市化运动的扩张速度空前绝后,开始出现出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致使地方性文脉断层,面临着失真甚至消失的危机。现代理性主义规划下的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又使地方性文化空间日益呈现出均质化与同质化的特点。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性文化展演空间的研究价值日益凸显。伴随着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转向,文化空间的研究趋势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实践,人的主观性感知也成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青曲社,作为日常消费空间,也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文化展演空间,地方性和空间性在其间盘根交错,分析其空间生产过程并理清二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青曲社文化空间为案例地,依据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生产理论和情感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索消费者对“陕派文化”空间的感知与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曲社地方性展演空间进行空间建构,深入剖析权利主体,外界力量和受众群体在空间中的建构作用。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以及数据分析法等,消费者对青曲社展演空间的感知与认同进行研究,基于此结论对青曲社的空间生产提出建议。消费者基于对实体空间想象的基础,以不同的...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进展
2.1 概念辨析
2.1.1 文化空间
2.1.2 文化展演空间
2.1.3 空间感知
2.1.4 地方认同
2.2 文化空间研究进展
2.2.1 国外文化空间研究进展
2.2.2 国内文化空间研究进展
2.3 空间感知研究进展
2.3.1 国外空间感知研究进展
2.3.2 国内空间感知研究进展
2.4 空间建构研究进展
2.4.1 国外空间建构研究进展
2.4.2 国内空间建构研究进展
2.5 文化展演空间的消费者感知与空间构建研究进展
2.6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3.1 理论基础
3.1.1 空间生产理论
3.1.2 情感地理学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方法介绍
3.2.2 研究方法来源
3.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3.3.1 研究内容
3.3.2 研究路线
4 文化展演空间的消费者感知实证研究
4.1 案例地背景
4.1.1 青曲社:西北最具影响力的相声曲艺品牌
4.1.2 青曲社:“陕派相声”的代表性场所、空间
4.1.3 青曲社:消费者形成地方感知与认同的文化展演空间
4.1.4 鼓楼旗舰店:收集数据的最佳门店
4.2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分析过程
4.2.3 样本说明
4.3 青曲社“陕派相声”的发展历程
4.3.1 “马派文化”初入古城(1937-1972)
4.3.2 从小众趣味到大众审美的剧场艺术融合(1972-2007)
4.3.3 从“马派”到“陕派”的本土多元化实践(2007—)
4.4 消费者对青曲社展演空间的感知与认同研究
4.4.1 氛围与情感体验——对实体空间的感知与认同
4.4.2 地方情怀的想象——对地方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4.4.3 作为“局内人”的共鸣——对其他群体的感知与认同
4.5 小结
5 地方性文化展演空间构建研究
5.1 青曲社的空间实践
5.1.1 权利主体——经营者语境下的空间建构
5.1.2 外界力量——青曲社空间建构的资本投入
5.1.3 受众群体——消费者语境下的空间实践
5.2 青曲社的空间表征
5.2.1 外围建筑凸显传统历史风格
5.2.2 内部景观塑造“陕派”空间氛围
5.2.3 OTO活动迎合消费心理与情感
5.2.4 陕派项目强化官方语境下的空间表征
5.3 青曲社的空间再现
5.3.1 消费者对青曲社空间表征的内化过程
5.3.2 消费者对青曲社空间表征的反抗过程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理论研究结论
6.1.2 实证研究结论
6.2 对青曲社空间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6.2.1 发扬空间表征塑造中的优势
6.2.2 改善表征空间反抗的消极因素
6.3 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本文编号:3977487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进展
2.1 概念辨析
2.1.1 文化空间
2.1.2 文化展演空间
2.1.3 空间感知
2.1.4 地方认同
2.2 文化空间研究进展
2.2.1 国外文化空间研究进展
2.2.2 国内文化空间研究进展
2.3 空间感知研究进展
2.3.1 国外空间感知研究进展
2.3.2 国内空间感知研究进展
2.4 空间建构研究进展
2.4.1 国外空间建构研究进展
2.4.2 国内空间建构研究进展
2.5 文化展演空间的消费者感知与空间构建研究进展
2.6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3.1 理论基础
3.1.1 空间生产理论
3.1.2 情感地理学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方法介绍
3.2.2 研究方法来源
3.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3.3.1 研究内容
3.3.2 研究路线
4 文化展演空间的消费者感知实证研究
4.1 案例地背景
4.1.1 青曲社:西北最具影响力的相声曲艺品牌
4.1.2 青曲社:“陕派相声”的代表性场所、空间
4.1.3 青曲社:消费者形成地方感知与认同的文化展演空间
4.1.4 鼓楼旗舰店:收集数据的最佳门店
4.2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分析过程
4.2.3 样本说明
4.3 青曲社“陕派相声”的发展历程
4.3.1 “马派文化”初入古城(1937-1972)
4.3.2 从小众趣味到大众审美的剧场艺术融合(1972-2007)
4.3.3 从“马派”到“陕派”的本土多元化实践(2007—)
4.4 消费者对青曲社展演空间的感知与认同研究
4.4.1 氛围与情感体验——对实体空间的感知与认同
4.4.2 地方情怀的想象——对地方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4.4.3 作为“局内人”的共鸣——对其他群体的感知与认同
4.5 小结
5 地方性文化展演空间构建研究
5.1 青曲社的空间实践
5.1.1 权利主体——经营者语境下的空间建构
5.1.2 外界力量——青曲社空间建构的资本投入
5.1.3 受众群体——消费者语境下的空间实践
5.2 青曲社的空间表征
5.2.1 外围建筑凸显传统历史风格
5.2.2 内部景观塑造“陕派”空间氛围
5.2.3 OTO活动迎合消费心理与情感
5.2.4 陕派项目强化官方语境下的空间表征
5.3 青曲社的空间再现
5.3.1 消费者对青曲社空间表征的内化过程
5.3.2 消费者对青曲社空间表征的反抗过程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理论研究结论
6.1.2 实证研究结论
6.2 对青曲社空间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6.2.1 发扬空间表征塑造中的优势
6.2.2 改善表征空间反抗的消极因素
6.3 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本文编号:3977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97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