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发现凉山:凉山地区地理认识史初探

发布时间:2025-02-05 15:02
  今天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一地区与中央王朝历经几次离合,最终融入大一统王朝版图中。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设置为民族自治地方。本文意在探寻“凉山”这一概念受历史认识变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过程。从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将其并入大一统帝国以来,中央政府就一直在不断认识凉山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对凉山地区的认识也不断地变化。其中唐代西南民族政权的崛起,使得凉山州的前身——越嶲地区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在宋时,由于统治者保守的心态与实际情况的需要,使得宋人对这一地区产生了疏远,构建了“宋挥玉斧”的故事,因而在认识上出现了的不足之处。这一不足之处并没有随着元、明、清三朝在西南设置土司而得到改善。因而在清末“巴尔克事件”发生时,对凉山缺少相应认识的中央政府显得手足无措。民国时期,知识界开始将目光投向凉山,力图重新认识凉山并加以开发。在国民政府倡导的战时后方开发进程中,人们又重新注意到了凉山在西南大后方所具有的独特地理意义,并试图通过实证主义的科学考察,重新认识并描绘出凉山区域的地理特征。由于凉山地区的特殊地理情况,使得科学考察在认识凉山、开发凉山的进程中...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内容结构、史料来源与创新点
第一章 秦汉至隋对凉山地区的认识
    第一节 3—6世纪文献记载中的越嶲地区
    第二节 秦汉至隋时期对凉山地区的认识聚焦于郡县地区
第二章 唐宋时期对凉山地区的认识
    第一节 唐宋文献记载中的越嶲地区
    第二节 唐宋时期越嶲地区逐渐淡出中原王朝的视线
第三章 元明至清中叶西南土司的兴衰与“凉山夷区”的浮现
    第一节 元明至清前期对凉山地区的描述
    第二节 元明至清前期西南土司的兴衰与“凉山夷区”的浮现
第四章 晚清至抗战时期凉山认知从传统向科学的转变
    第一节 民国前期中国学者对外国探险家凉山叙述的初步回应
    第二节 抗战开发背景下各类科学考察带来的凉山认识改变
    第三节 科学考察与政区调整共同提升了对凉山的认识
余论
    第一节 戛然而止:1942年后西南开发热降温的影响
    第二节 凉山地理认识史及近代科考对凉山开发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30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030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