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居民地方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5:16
本文关键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居民地方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与一般普通城市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明显的地方特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明确规定要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保护,足见我们国家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视。然而在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不同程度地受到被同质化的威胁。因此,本研究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以地方理论为核心理论支撑,以地方感为切入点,尝试探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方性构建及居民地方情感联结问题,以期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福州市为案例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地”与“人”两方面着手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居民地方感。首先,从“地”的方面,分别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地方性和城市文化脉络的地方性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脉络清晰,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和可感知性。其次,从“人”的方面,调查分析了福州城市居民居住体验中形成的地方感知、地方感等主体主观意识,研究表明:(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居民的地方感程度表现在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和地方感知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同居民群体地方感表现存在差异;(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同居民群体地方感知表现存在差异;(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居民地方感程度与居民地方感知程度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基于以上研究过程与结论,提出了提升案例地居民地方感的‘针对性建议及本研究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地方感 地方性 地方感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福州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01.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目录7-10
- 绪论10-16
- 1 研究背景10-11
- 2 研究意义11-12
- 2.1 理论意义11
- 2.2 实践意义11-12
- 3 研究内容12-13
- 4 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13-16
- 4.1 研究技术路线13-14
- 4.2 研究方法14-16
- 第1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解读16-26
- 1 理论基础16-18
- 1.1 人文主义地理学理论16
- 1.2 地方理论16-17
- 1.3 行为地理学理论17-18
- 2 概念解读18-26
- 2.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8-19
- 2.2 城市居民19
- 2.3 地方感相关概念19-26
- 第2章 地方感研究综述26-38
- 1 理论研究26-34
- 1.1 地方感的维度构成26-28
- 1.2 地方感的形成28-29
- 1.3 地方感的影响因素29-32
- 1.4 地方感的效应32
- 1.5 地方感的研究方法32-34
- 2 应用研究34-36
- 3 研究进展评述36-38
- 第3章 福州城市的地方性解读38-52
- 1 福州城市空间演变的地方性解读38-45
- 1.1 古代城市空间演变的悠久记忆38-41
- 1.2 近代城市空间演变的开放思绪41-43
- 1.3 现代城市空间演变的创新感受43-45
- 2 福州城市独特文脉的地方性感悟45-52
- 2.1 “闽都”文脉的传承梳理感悟45-47
- 2.2 “闽都”文化的品牌内涵感悟47-52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52-62
- 1 研究假设52-53
- 2 调查问卷设计53-58
- 2.1 地方感知测量问项设计53-56
- 2.2 城市居民地方感测量量表设计56-57
- 2.3 居民背景资料调查设计57-58
- 3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58-59
- 3.1 数据采集58
- 3.2 数据分析方法58-59
- 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59-62
- 4.1 信度分析59
- 4.2 效度分析59-62
- 第5章 福州城市居民地方感实证研究62-84
- 1 样本描述性分析62-67
- 1.1 居民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62-63
- 1.2 居民行为特征63
- 1.3 居民地方感知程度分析63-66
- 1.4 居民地方感程度表现分析66-67
- 2 实证分析结果67-75
- 2.1 居民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地方感程度差异67-69
- 2.2 居民不同行为特征的地方感程度差异69-70
- 2.3 居民不同地方感知程度的地方感程度差异70-75
- 3 福州不同居民群体地方感表现差异分析75-84
- 3.1 福州城市居民分类及其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75-76
- 3.2 不同居民群体地方感综合表现差异76-78
- 3.3 不同居民群体地方感各维度表现差异78-80
- 3.4 不同居民群体地方感知程度表现差异80-84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84-96
- 1 结论84-87
- 2 讨论87-96
- 2.1 积极改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居民地方感的建议87-90
- 2.2 本研究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启示90-92
- 2.3 研究的不足92
- 2.4 后续研究的建议92-96
- 附录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居民地方感调查问卷96-98
- 参考文献98-11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110-112
- 致谢112-114
- 个人简历114-1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莉萍;周尚意;;城市化对乡村社区地方感的影响分析——以北京三个乡村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唐文跃;;九寨沟旅游者地方感对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3 张中华;;地方理论在城市休闲空间研究中的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4 苏勤,林炳耀;基于文化地理学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5 于涛方,顾朝林;人文主义地理学——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6 邹伏霞;阎友兵;王忠;;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7 唐文跃;;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8 朱z
本文编号:498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9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