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传统聚落形态演化的浅见

发布时间:2017-07-28 09:17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聚落形态演化的浅见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聚落 形态演化 发展策略


【摘要】:聚落是由社会空间、功能空间与意识空间构成三位一体,重层结构的统一形态。聚落在历史中不断发展与更新而形成文脉,聚落形态因持续的演变而体现着发展,并与当代发生关联。聚落形态表现为三维空间,带有时间因素。文章通过对传统聚落形态的内涵、发展、演化、发展策略的分析,希望对传统聚落的研究有所启示。
【作者单位】: 四川省简阳市建筑设计院;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传统聚落 形态演化 发展策略
【分类号】:TU984;K901.8
【正文快照】: 1传统聚落形态的内涵聚是指聚集,落是指落地生根和定居之意。聚落是一定人群的定居之所,人聚居的地方,聚落并不以尺度或规模为界限。聚落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及特定的生活方式,并且有共同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地域生活空间和领域[1]。它既是一种空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屏南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美与时代(上);2011年02期

2 李晓峰;适应与共生——传统聚落之生态发展[J];华中建筑;1998年02期

3 邓晓红,李晓峰;从生态适应性看徽州传统聚落[J];建筑学报;1999年11期

4 潘莹;江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的方法[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5 黄为隽,王绚,侯鑫;古寨亦卓荦——山西传统聚落“砥洎城”防御性规划探析[J];城市规划;2002年10期

6 ;寻找昨日的城市世界聚落——访方体空间主持建筑师王昀博士[J];文化月刊;2004年08期

7 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8 业祖润;现代住区环境设计与传统聚落文化——传统聚落环境精神文化形态探析[J];建筑学报;2001年04期

9 黄汉民;;对马祖聚落保存工作的建议[J];福建建筑;2006年01期

10 潘跃红;;海岛聚落[J];福建建筑;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王辉;;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传统聚落的调查与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李婷;;由传统聚落特征出发的白族聚落更新策略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兰玲;;摩梭传统聚落研究初探[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严钧;梁智尧;赵能;;基于现代建筑技术分析方法的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上甘棠古村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赵逵;张钰;杨雪松;;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何川;;湘南传统聚落生态单元的构建经验探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祺;胡莹;;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更新与再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骏;;巴渝地区山地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浅析——以重庆江津中山古场镇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兵;丘连峰;;传统聚落规划的分解与复合初探——以程阳八寨保护与发展建设规划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李贺;胡惠琴;;乡土建筑其及内部空间的魅力——山西碛口古镇[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马生泓;王昀:创意时代最有意思[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记者 翟兴波 实习生 赵艳 通讯员 谭兵 袁金山;民族山寨唱新歌[N];湖北日报;2010年

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单德启;建筑学:面对“全球化”与“地区主义”的碰撞[N];中华建筑报;2002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袁明子;丘连峰:全方位立体化规划成就新农村建设[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记者 程思远;王昀:聚落的多样性正是世界的多样性[N];中华建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4 杨定海;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郦大方;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聚落与住居空间解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赵逵;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椺;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李宁;建筑聚落介入基地环境的适宜性[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郁枫;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璐;传统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2 吴慧敏;豫西山地传统聚落及建筑地域适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郑颖娜;平潭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4 李诗怡;基于主体视角的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郝世磊;基于陕北传统聚落特色下的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马奇达;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帆;中国传统聚落极域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孟福利;乡土材料在传统聚落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及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汪玲;传统聚落理念在现代住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素娟;湘南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及文化阐释[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3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583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9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