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汉代入迁河西地区移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9:18

  本文关键词:汉代入迁河西地区移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 河西走廊 移民


【摘要】:移民问题是历史人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研究对完整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两汉时期河西地区的移民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除了完整这一地区的历史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为今后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本文包括绪论和正文两部分。 绪论部分对“河西”、“移民”两个概念作了界定,并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学术回顾及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由于河西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关河西走廊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硕,然而总体来看,对两汉时期移民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选取河西走廊这一典型区域,探讨两汉时期的移民问题,可以为移民史、区域开发史、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建设作出微薄贡献,为今天河西的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依据。 正文部分共有四章。第一章简单论述了史前时期到汉代河西地区的移民简况,特别是对前人关注较少的移民入迁酒泉、张掖和武威问题作了梳理。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先后有羌族、月氏、乌孙以及匈奴等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存和繁衍,两汉时期,随着河西之战的胜利,匈奴退出河西,汉朝政府开始了向河西四郡大规模移民的过程。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移民实边思想的提出和在河西地区的实施;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汉代移民入迁河西的类型、特点以及方式,特别是对学界关注较少的小月氏、乌孙、氐、卢水胡等族入迁河西问题作了论述,另外,对移民入迁河西的路线作了简单的描述;第四章论述了移民入迁河西的影响和启示。移民入迁河西走廊,,缓解了关东各地的人口压力,增加了人均耕地面积,也为河西地区增加了劳动力,使河西地区的经济得到初步开发,还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由此导致中国农牧业分界线的北移以及河西地区城镇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然而,我们必须要看到,移民入迁河西,是以强大的国力作保障的。另外,移民入迁河西,在对河西的开发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关键词】:汉代 河西走廊 移民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2-09;K234;K928.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21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8-9
  • 二、 相关概念界定9-15
  • 三、 研究现状述评15-19
  • 四、 论文基本框架19-21
  • 第一章 河西移民的历史进程(史前时期——公元 220 年)21-32
  • 第一节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之前的河西移民概述21-25
  • 第二节 西汉(武帝时期至西汉末年)时期的河西移民25-28
  •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河西移民28-32
  • 第二章 汉代移民实边思想的提出以及在河西地区的实施32-49
  • 第一节 移民实边思想的提出32-34
  • 第二节 移民实边思想在河西地区的实施34-49
  • 第三章 汉代河西移民的类型、方式和路线及其特点49-68
  • 第一节 河西移民的类型49-63
  • 第二节 河西移民的方式和路线63-66
  • 第三节 移民入迁河西的特点66-68
  • 第四章 汉代移民入迁河西的影响和启示68-77
  • 第一节 移民入迁河西的影响68-74
  • 第二节 移民入迁河西的启示74-77
  • 结语77-78
  • 参考文献78-84
  • 后记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张国雄;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孙晓林;汉——十六国敦煌令狐氏述略[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年04期

4 尤成民;汉代河西的豪强大姓[J];敦煌学辑刊;1991年01期

5 江海云;;汉简中所见的河西开发及启示[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6 杨伟;从敦煌文书中看古代西部移民[J];敦煌研究;1996年04期

7 高荣;汉代河西人口蠡测[J];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01期

8 陈玲;试论汉代边塞刑徒的工作[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9 高荣;汉代河西的行政区划、职官建置及其特点[J];西北史地;1997年01期

10 敬东;汉代河西四郡的少数民族[J];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本文编号:752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52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