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摘要】:中亚的地缘政治意义十分重要。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主要包括打击"三股势力"的边疆安全战略、力争大国在中亚地区维持政治格局平衡的地缘均势战略和确保中亚稳定、可持续的油气资源供给这三个层面。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了安全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增进相关国家的合作,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
【关键词】: 中国 中亚地缘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14JK1495)
【分类号】:K901.4
【正文快照】: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它西起里海,东至中国的新疆地区;自南向北,由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延伸到与俄罗斯的交界地带。该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美国著名学者、政治家布热津斯基认为中亚是在地缘政治上存在“激烈动荡的漩涡”[1]。目前,对中亚地缘战略方面的研究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玉荣;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祝宏辉;于鸿君;;“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基于地缘结构的考察[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02期
2 蒋润祥;姜永辉;宋亚;;丝绸之路地区国际区域合作述评及启示[J];甘肃金融;2015年04期
3 刘文祥,吴月;从多边主义视角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J];理论月刊;2005年06期
4 顾华详;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顾华详;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增收对策探析[J];实事求是;2005年02期
6 黄孟芳;卢山冰;余淑秀;;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标志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J];人文杂志;2015年01期
7 顾华详;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逢云;;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军红;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申建良;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斯扬;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2 王志飞;新疆在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定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3 李群涛;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沈浩;基于新疆工业产业结构特征的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烽峦;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魁中;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7 高晓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私有化进程对中哈经贸关系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6年
8 李鸿志;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赵国力;“9·11”后中国的中亚战略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黄超;中国的中亚战略分析[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东;;美国对华地缘战略层次架构及中国崛起的选择[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2 王国梁;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地缘战略构想[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3 陆俊元;;美国对华地缘战略与中国和平发展[J];人文地理;2006年01期
4 金良祥;;伊朗的宗教地缘战略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01期
5 刘从德,张静,郭红霞;毛泽东的“中间地带”思想与中欧地缘战略关系格局的形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程永林;;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探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杜德斌;马亚华;;中国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8 袁鹏;;美国的“世界地图”——解剖冷战后美国的地缘战略[J];书城;2003年05期
9 吴传钧;;洞察国际风云的重要视角——评《地缘战略论》[J];博览群书;1999年09期
10 张军民;从地缘战略角度认识新疆地缘优势[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缉思;;“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2 张国良;;从朝鲜战争看美国欧亚大陆地缘战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3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听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负责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历史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马荣升;中国地缘战略:陆海统筹实力制衡[N];中国国防报;2013年
3 王湘穗;中国地缘战略:推进东亚整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4 记者 尚文超;北极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竞争新热点[N];光明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晓晨 实习记者 孙文竹;美国对亚洲军售:利益集团与地缘战略的混血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香港《亚洲时报》 本报特约编译 郭宣;不同地缘战略目标汇聚老挝[N];世界报;2010年
7 高华;欧洲地缘战略结构变化及对我国安全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张骁虎;东北亚无法建立均势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李娜;美国将非洲变成地缘战略不动产[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于山娟;美国真的衰落了吗?[N];国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刘丹;当代俄罗斯黑海地缘战略环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财;崛起视角下中国的地缘环境及地缘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安勇;中国现实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郭明辉;中国在中亚的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任双平;印度的中亚地缘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戴鹏;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何火萍;冷战后中日两国东南亚地缘战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迟殿堂;21世纪前期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重点初探[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曼;日本的岛国地位及其地缘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建纲;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10 邓志涛;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及我国的相应政策调整[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8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8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