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八闽古榕的风采

发布时间:2017-09-20 09:28

  本文关键词:八闽古榕的风采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标志 生态文化 仙宫 天然公园 八闽 桑科 小叶榕 森林公园 群龙 龙眼树


【摘要】:正榕树是福建省树。长期以来,八闽大地人们种榕、护榕、崇榕成风,无论处在城镇、村头、河畔、山边或位于祠堂、寺庙、书院,都有榕树的身影。每一棵榕树都是一个活的文物,一个天然公园、一个独特的地理标志,给人留下深深的乡愁。今特选10株福建省情意浓郁、饱含生态文化的古榕奇观,供品赏。榕城第一古榕树。在鼓楼区肃威路裴仙宫内,称"榕城第一古榕树"。该树为桑科小叶榕,其树于胸围1460厘米,高22米,是福建省迄今已知胸围最大的古
【作者单位】: 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地理标志;生态文化;仙宫;天然公园;八闽;桑科;小叶榕;森林公园;群龙;龙眼树;
【分类号】:K925.7
【正文快照】: 陈传馨饱含生态文化的古榕奇观,供品赏。榕城第一古榕树。在鼓楼区肃威路裴仙宫内,称“榕城第一古榕树”。该树为桑科小叶榕,其树于胸围1460厘米,高22米,是福建省迄今已知胸围最大的古榕树,相传该树为宋代古树,树龄约1000年左右,其树冠庞大雄伟,浓荫蔽地,四季常青,基干苍老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瑜;“入世”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韩钢;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李国庆;;河南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问题及建议[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8期

4 李静;;浅析地理标志制度对民间文艺的适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9期

5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王树婷;钟学斌;;湖北名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6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王树婷;张敏;熊晚珍;黄莉敏;;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7 ;东盟与欧盟分享登记地理标志经验[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3年07期

8 张龙;;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22期

9 青知;;中国地理标志知多少[J];山西老年;2006年02期

10 王涛;;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晓艳;;陕西农副产品地理标志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思考[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安守海;;地理标志制度在贵州的实践初探[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3 张国华;;我国名茶的地理标志保护问题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为地理标志产品添加“身份证”[A];第三届中国·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论坛主题发言材料[C];2011年

5 王蕾;;善用地理标志制度建设外向型生态农业[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6 聂世坤;李艳;;农业经济转型与地理标志保护的法经济学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7 李文妍;梁萍;;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王运宏;;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关于湖南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思考[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9 陈思;杨敬华;任爱胜;盛松华;;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姚庆朋;袁灵丰;吴贤付;方军;;“庆元香菇”地理标志产品的现状和对策——浅谈如何提高“庆元香菇”地理标志产品的效应、效益[A];2010年浙江省质量管理优秀论文选编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长峰邋夏能源;推进地理标志工作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中国工商报;2007年

2 鞠闻;工商机关重视和加强地理标志保护[N];中国工商报;2007年

3 叶尤刚;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引起广泛关注[N];中国工商报;2007年

4 美国专利商标局国际关系办公室法律顾问 DavidMorfesi;地理标志的重要因素:集体化与控制[N];中国工商报;2007年

5 庞仙;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在京圆满落幕[N];中国工商报;2007年

6 通讯员 马文国;自治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委员会成立[N];昌吉日报;2007年

7 肖尧;地理标志为产品撑起“保护伞”[N];中国贸易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任晓敏;地理标志助土特产重放光彩[N];中国特产报;2007年

9 庞彩伟;“地理标志”形成强“磁场”[N];中国质量报;2006年

10 杨蕾;地理标志在我国的沿革[N];中国质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洁;中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刘瑞峰;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消费与政策效应[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莉;欧盟地理标志产品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李晓民;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志方;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维护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占辉斌;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经济效益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许文苹;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协同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寒;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姜琳;地理标志国际保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7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887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