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
本文关键词: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
【摘要】:人文地理学主要探讨区域内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其发展与人类工业化、城镇化密切相关。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城镇化的表述更符合中国国情,同时我国的城镇化也是经济发展的复合载体,城镇化的国情也得以进一步清晰展现,城镇化的政治影响日益凸显。对于新型城镇化,要科学认识其战略态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的保障机制。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区位
【分类号】:F299.21;K901
【正文快照】: 本文引用格式:曲韵畅,申婕.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J].重庆与世界,2014(12):58-60.Citation format:QU Yun-chang,SHEN Jie.China’s Urbanization from the Human Geography’s Viewpoint[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4(12):58-60.一、人文地理学的兴起与城镇化问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浅析小城镇景观环境规划之建筑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2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3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磊;徐建三;谢磊;;小品建筑设计方法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5 吴国盛;;芒福德的技术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陈亮;;从国都到世界城市:北京青年的发展视野和价值追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刘慧;;新媒体环境下南京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策略[J];今传媒;2012年07期
8 李云圣;;欲望与理性的平衡——读《城市发展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9 王影;;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赵梅;姚士谋;彭立华;;中国城市群规划的创新理念[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川;;通向北京城市文化精神[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2 王一川;;通向北京城市文化精神[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韩振武;潘维军;刘可;;城市化,加速还是减速?——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薛智星;;人工湿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5 李欣;李枝坚;宋延鹏;蔡春;;人本理念下广东“理想城市”愿景及路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耿波;;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范式创新与文化使命[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东晔;;近代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世界城市的建设[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户松芳;;从历史文化维度建构与传播城市形象[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10 蒋涤非;;双尺度城市营造——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阳煜华;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奥林匹克公园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6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淼;湖南城郊型新农村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秀芹;天津市重要城市规划事件及规划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张一飞;基于可拓学方法的城市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成;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景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春彦;邯郸市城市住区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姜世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伟杰;北京商业招牌字体形态与城市视觉形象的关系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孔溢勤;城市复兴理论及其对古镇塘栖保护与更新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雪松;一个乡土建筑的写作框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少武;社会学视域下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韩斌;城市扩展中的边缘区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孔帅;城市化背景下的商住复合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羽林,黄秋燕,严志强;新技术手段与人文地理学的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2 贺诗康;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特征与理论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王富喜,孙峰华,隋干城;21世纪人文地理学教材内容体系革新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孙峰华,隋干城,王富喜,林文杰;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邱茂慧;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几种思潮及相关学派[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朱喜钢,张京祥;“人文地理学研究前沿问题学术沙龙”综述[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7 千庆兰,樊杰,李平;战后中西人文地理学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8 陆大道;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机遇与任务[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9 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10 顾朝林,陈璐;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书琪;廉晓利;;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永春;;论人文地理学教育危机及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龚胜生;;5W: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框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孙峰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王兴中;孙峰华;;序[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峰华;;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袁书琪;林芳;张美玉;;试论新世纪高校人文地理学发展大势[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峰华;王富喜;林文杰;孙继凤;;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尹传红;多元思考常谈常新[N];科技日报;2003年
2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黄明玉;文化遗产与“地方”[N];中国文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艳娟;李旭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谌群芳;基于Internet的人文地理学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9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97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