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特种部队是一支快速反应作战部队,用于执行各种特殊勤务。被广泛用于对敌军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实施破坏,破袭地方经济、交通枢纽等特殊任务。单兵战斗能力很强,适于在多种环境中完成战斗任务。对于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来讲,良好的体能可以充分发挥特种兵灵活的技战术特点,可以使特种兵迅速的应对种种变幻莫测的战场环境。为了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取得成功,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特种兵在战场上必须能征善战,因此他们要有昂扬的斗志、有先进的武器设备,还必须有超强的体能作支撑。本文结合自己在某陆军特种作战旅服役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以及自身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多年的运动训练学习和丰富的体能训练经验,运用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收集整理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研究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通过调查研究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现状,查出约束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平常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问题,采用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的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其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更为完善的组织策略和详细措施用以改进陆军特种兵体能训练系统,并请教于专家教授,以便进一步提升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系统的科学化和有效性,更好的适用于新时代陆军特种部队训练任务之需。为陆军特种兵综合运动素质的提高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通过两次对陆军特种兵的体能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反映出特种兵体能训练现状。并通过调查和访谈详细了解了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存在问题:场地器材缺乏,训练密度较小,某些科目训练不充分;部队官兵普遍存在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不足现象,思想上不够重视;按建制组训,导致营区训练场所和器材不能被充分利用,易造成“一刀切,一锅煮”现象发生;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缺乏专业、科学理论指导;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老旧,老兵利用自身训练经验组织训练,训练效率不高;训练伤病问题制约特种兵的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经过调查详细分析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以及与专家教授的交流访谈,制定出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的发展措施:加大训练场馆的建设,增加训练密度,提高训练效率;加强特种兵的心理素质练习,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体能训练中;完善常规体能训练内容,合理组织,灵活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大创新力度,“因材施教”;借鉴世界先进体能训练手段,为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注入新思路、新模式;结合特种兵的作战特点,合理组织专项体能训练,发展核心稳定性力量;引进专业体育人才,重视对教官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E27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本文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体能释义
2.2 陆军特种兵释义
2.3 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国内相关研究
2.4 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国外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田野调查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陆军特种兵常规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4.1 陆军特种兵常规体能训练的特点
4.2 陆军特种兵常规体能训练设施现状分析
4.2.1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体能训练场地现状
4.2.2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体能训练器材现状
4.3 陆军特种兵运动素质训练现状分析
4.3.1 陆军特种兵力量素质训练现状分析
4.3.2 陆军特种兵速度素质训练现状分析
4.3.3 陆军特种兵耐力素质训练现状分析
4.3.4 陆军特种兵灵敏素质训练现状分析
4.3.5 陆军特种兵柔韧素质训练现状分析
5 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5.1 问题分析
5.1.1 主观安排、缺乏科学训练计划
5.1.2 场地器材缺乏、陈旧问题明显
5.1.3 陆军特种兵对常规体能训练重视不够
5.1.4 组织形式传统、老套
5.1.5 训练方法和手段匮乏
5.1.6 伤病情况频发
5.2 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改善措施探索
5.2.1 依托科学训练理论制定系统训练计划
5.2.2 完善训练场馆建设和器材装备
5.2.3 立足创新,完善自我
5.2.4 完善训练内容,灵活实施
5.2.5 加强职业培训、专业人才引进
5.2.6 心理疏导训练
5.2.7 训练伤病预防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陆军合成营步兵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7年03期
2 张起超;;浅谈战斗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J];军事体育学报;2017年03期
3 王欣;;基层派出所民警体能训练问题及对策[J];军事体育学报;2017年03期
4 姜尚武;杨玉忠;杨雷;;着眼“能打仗、打胜仗”需求加强学员体能训练的几点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年06期
5 赵炎;;美国体能训练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运动;2018年09期
6 袁守龙;;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J];体育学研究;2018年02期
7 刘璐玮;何江明;;高校足球运动队体能训练的生物学评价[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2年04期
8 王伟;;功能性体能训练理念对羽毛球传统体能训练的影响[J];羽毛球;2014年01期
9 张卫星;马加禾;梁川东;;竞技体操体能训练的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10 刘军;邰崇禧;;对学校田径体能训练方法的思考[J];山西体育科技;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张凡涛;中国男女篮球队体能训练科学化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刘浩;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曹永臻;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6-17岁)体能训练年龄特点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盖洋;中国竞技排球技战术发展特征及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封旭华;女排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及康复体能训练对防治运动损伤和改善运动表现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7 韩炜;我国优秀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秋爽;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冬森;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康复性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成伟;少儿期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8年
2 李振腾;福建摔跤队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体能训练与监控的追踪研究[D];集美大学;2018年
3 翟翌;首都公安警卫部队男性连职军官体能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年
4 孙凯;CrossFit训练模式对中学生体能训练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洋;陆军特种兵的常规体能训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薛诗乐;康复体能训练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防治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田忠明;新兵功能性体能训练效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海龙;反恐形势下新疆警察入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白锐;业余马拉松跑者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孔麻利;陕西省普通高校啦啦队体能训练方法及内容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
2610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61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