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4:53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绪调节首先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受到关注,而后在成人心理学研究中也受到了普通重视。现在,情绪调节研究已广泛涉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研究对象,遍及临床、健康、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有关军人情绪调节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开展,未见实证研究,同时缺乏专门针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测量工具,因此难以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进行系统考察。已有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方式与个体的人格变量存在重要相关,那么,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其人格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更未涉及。因此,本研究既是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又是对情绪调节研究和人格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补充,同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军事心理学的理论资料和实际成果。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相关研究等方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的编制。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小部分:(1)深入部队,通过开放式问卷、个别访谈,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进行开放式调查分析,此为本研究的基础;(2)通过半开放式半封闭式问卷,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进行半开放式调查分析,构建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的理论结构,编制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初始问卷,此为本研究的重点之一;(3)通过在全国范围的初测和重测,编制军人情绪调节方式正式问卷。其次是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分析。该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分析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职别、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的特点。第三是探讨了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 通过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编制的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当代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测评工具; 2.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总体上,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认知重视;(2)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军人,独生子女军人更多地使用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三种情绪调节方式;(3)在认知重视、行为抑制两种方式的使用频率上,军官>士兵、士官>士兵;在自我安慰的使用频率上,军官高于士兵、士官,在情感求助的使用频率上,军官>士兵:(4)小学教育程度的军人使用认知重视的频率高于初中、高中教育程度的军人;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军人使用自我安慰、行为抑制的频率高于初中、高中教育程度的军人;高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军人使用情感求助的频率高于初中教育程度的军人;(5)对军营环境适应的军人使用认知重视方式的频率低于对军营环境基本适应、不适应的军人;对军营环境适应的军人使用自我安慰方式的频率高于对军营环境基本适应、不适应的军人;(6)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军人使用认知重视方式的频率低于强制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军人;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军人使用情感求助方式的频率高于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军人;(7)在认知重视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领导关注度低的军人高于领导比较关注的军人;领导比较关注的军人在该方式的使用频率高于领导关注的军人;领导比较关注的军人在行为抑制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高于领导关注的军人;(8)在认知重视、情感求助两种方式的使用频率上,5年以上军龄的军人高于1年、2年、3年军龄的军人;在行为抑制方式的使用频率上,5年以上军龄的军人高于1年、2年军龄的军人,4年军龄的军人高于3年军龄的军人。 3.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1)精神质与认知重视、自我安慰相关显著;内外向与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这三维度均相关显著;神经质与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行为抑制相关显著。(2)神经质和精神质对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这两种方式的使用频率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神经质还对行为抑制方式的使用频率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内外向对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认知重视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3)除情感求助情绪调节方式外,神经质影响军人其它三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频率。在认知重视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高分组军人高于中间组、低分组军人,中间组军人显著高于低分组军人。在自我安慰方式的使用频率上,中间组、低分组军人高于高分组军人。在行为抑制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高分组、中间组军人高于低分组军人。(4)除行为抑制情绪调节方式外,内外向水平影响军人其它三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频率。在认知重视方式的使用频率上,中间组、低分组军人高于高分组军人。在自我安慰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高分组军人显著高于低分组军人。在情感求助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高分组、中间组军人显著高于低分组军人。
【图文】:
其中,认知重视的得分最低(M=2.614),情感求助的得分最高 (M=3.772),,四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次序根据使用次数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认知重视。图8更能直观看出这种变化趋势。
图9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职别上的差异比较以职别为自变量,四种情绪调一节方式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职别的四种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见表2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E0-051
本文编号:2639082
【图文】:
其中,认知重视的得分最低(M=2.614),情感求助的得分最高 (M=3.772),,四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次序根据使用次数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认知重视。图8更能直观看出这种变化趋势。
图9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职别上的差异比较以职别为自变量,四种情绪调一节方式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职别的四种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见表2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E0-05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立菲;郭成;冯正直;彭文胜;;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云君;初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廖建梅;创伤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宋新涛;不同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方式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自主神经反应特点影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陈慧;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郭侃;大学生中庸思维对情绪及其调节的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惠;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9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63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