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E2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2章 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理论概述
2.1 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含义
2.1.1 国防生的含义
2.1.2 素质的含义
2.2 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的特点
2.3 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方法
2.3.1 考评指标权重的方法选择
2.3.2 综合素质的考评模型选择
第3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防生综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3.1 国防生培养概况
3.2 国防生综合素质问卷调查
3.2.1 问卷设计
3.2.2 研究样本
3.2.3 问卷回收情况
3.2.4 调查问卷样本的信度分析
3.3 国防生综合素质问卷调查结果
第4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现状分析
4.1 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方法
4.1.1 考评周期
4.1.2 考评特点
4.1.3 考评程序
4.1.4 考评标准
4.1.5 考评内容
4.1.6 考评成绩的最终计算
4.2 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存在的问题
4.2.1 考评方法依托主观判断,权重分配不合适
4.2.2 考评周期不合理,考评方法缺乏动态灵活性
4.2.3 未能建立或者引进科学合理的考评系统软件
4.2.4 考评欠缺科学的结构层次,缺乏申诉制度
4.2.5 考评结果的应用缺乏激励性
4.2.6 考评缺乏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
第5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优化
5.1 考评体系优化的指导思想
5.2 考评体系的构成
5.3 考评指标的设计
5.3.1 考评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5.3.2 考评指标的设计方法
5.3.3 考评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5.4 考评标准的设计
5.4.1 考评标准的基本原则
5.4.2 考评标准的量表
5.5 考评权重的设计
5.5.1 权值确定的原则
5.5.2 确定权重的办法
5.5.3 模糊综合评判算子的确定
5.5.4 综合素质的模糊评价
5.6 效果预期
5.7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5.7.1 样本容量
5.7.2 数据来源
5.7.3 模型路径
5.7.4 模型的识别
5.7.5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5.7.6 模型的评价
5.7.7 评价结果分析
第6章 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的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6.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组织实施
6.1.1 确定考评程序
6.1.2 确定参评人群体
6.2 完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防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保障措施
6.2.1 加强综合素质的动态考评
6.2.2 引进并且更新考评系统
6.2.3 保证考评的结构层次性
6.2.4 及时建立考评申诉制度
6.2.5 完善考评相应的激励机制
6.2.6 考评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防生招生政策解答[J];西南民兵;2001年06期
2 程康;积极探索高质量国防人才培养途径——院领导带队赴海军政治部汇报国防生选拔工作[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如何报考四川大学、西南交大国防生[J];西南民兵;2003年06期
4 王忠耀 ,罗实 ,王勇 ,陈莉;第一本国防生读物编辑出版[J];西南民兵;2003年06期
5 ;今年报考国防生有何新规定 首次面向全军分配选择面广机会更多[J];西南民兵;2004年05期
6 高雪 ,谢成钢;努力提高国防生管理效能[J];国防;2005年11期
7 胡春华;全国高校计划招收1.2万名国防生[J];西南民兵;2005年06期
8 张金华;;新时期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当代经济;2006年03期
9 纪旭;鲁利;宫能平;;我校国防生教育与管理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德文;阎军;;国防生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国防;2006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旭丹;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张福宪;我国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何玄鹤;海军国防生培养工作的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王立丁;国防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陈洪亮;国防生价值观培养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唐柳;国防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7 赵森;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庆宏;国防生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洋;国防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袁才杰;广东省国防生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1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85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