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构建初探
发布时间:2021-05-18 22:15
我们对国防技术创新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在过去往往只针对于军队系列的某科研院所或军工企业的狭小范围,所做的研究工作大都局限在微观领域。本文是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宏观层面,从社会构建的角度在理论上对国防技术创新问题作初步探索。 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管理学、系统学的角度界定了国防技术创新的概念,探讨了当今国防技术创新的新特点。在批判吸收技术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基础上,从社会宏观层面实现技术的社会建构主义与国防技术创新问题的对接,从中找到分析视角和分析畛域。综合运用当今社会学、管理学和系统学等思想、理论和方法逐步展开对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构建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深入分析了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社会调节和社会实现问题,即在探讨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是怎样调节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实现方式来组织和引导国防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后结合我国当代国防技术创新的实践,分析了我国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国防技术创新的构建目标和具体建议。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简介
第二章 新形势下的国防技术创新
2.1 当前形势
2.1.1 形势分析
2.1.2 战略选择
2.2 新形势下国防技术创新的特点
2.2.1 概念
2.2.2 特点
第三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构建理论基础
3.1 社会构建的理论框架
3.2 社会构建的理论渊源
3.2.1 从技术社会学到新技术社会学的研究转向
3.2.2 新技术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社会建构主义
3.3 社会构建的视域定位
3.3.1 社会构建的视角定位
3.3.2 社会构建的畛域定位
3.4 社会构建的方法框度
3.4.1 国防技术创新的系统划界
3.4.2 国防技术创新的模式描述
第四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
4.1 社会物质环境
4.2 社会制度环境
4.3 社会文化环境
第五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调节
5.1 社会调节概念界定
5.2 社会调节的必要性
5.2.1 理论视角
5.2.2 现实视角
5.3 社会调节的方式
5.3.1 自觉调节
5.3.2 自发调节
第六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实现
6.1 社会实现概念界定
6.2 社会实现的必要性
6.2.1 理论视角
6.2.2 现实视角
6.3 社会实现的方式
6.3.1 纵向逻辑实现
6.3.2 横向联合实现
6.3.3 网络系统实现
第七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中国构建
7.1 国防技术创新的现实状况
7.1.1 所取成就
7.1.2 存在问题
7.2 国防技术创新的初步构建
7.2.1 国防技术创新的构建目标
7.2.2 国防技术创新的具体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创新系统复杂性与自组织[J]. 秦书生.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4(02)
[2]从军民融合的战略高度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J]. 甘志霞,吕海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04(02)
[3]关于创建国防科技工业园的思考[J]. 柴剑峰,陈光,王永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01)
[4]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 张凌. 中国科技论坛. 2003(04)
[5]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选择:关于联盟的观点[J]. 赵志泉,朱方明. 科学管理研究. 2003(02)
[6]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 郭德宏. 安徽史学. 2003(01)
[7]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强化创新网络的功能[J]. 肖龙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01)
[8]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J]. 宋林飞.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6)
[9]技术的社会进化模式[J]. 丛杭青,刘征宇,张洪石. 科学学研究. 2002(05)
[10]论技术的相对自主性[J]. 陈向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04)
本文编号:3194574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简介
第二章 新形势下的国防技术创新
2.1 当前形势
2.1.1 形势分析
2.1.2 战略选择
2.2 新形势下国防技术创新的特点
2.2.1 概念
2.2.2 特点
第三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构建理论基础
3.1 社会构建的理论框架
3.2 社会构建的理论渊源
3.2.1 从技术社会学到新技术社会学的研究转向
3.2.2 新技术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社会建构主义
3.3 社会构建的视域定位
3.3.1 社会构建的视角定位
3.3.2 社会构建的畛域定位
3.4 社会构建的方法框度
3.4.1 国防技术创新的系统划界
3.4.2 国防技术创新的模式描述
第四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
4.1 社会物质环境
4.2 社会制度环境
4.3 社会文化环境
第五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调节
5.1 社会调节概念界定
5.2 社会调节的必要性
5.2.1 理论视角
5.2.2 现实视角
5.3 社会调节的方式
5.3.1 自觉调节
5.3.2 自发调节
第六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社会实现
6.1 社会实现概念界定
6.2 社会实现的必要性
6.2.1 理论视角
6.2.2 现实视角
6.3 社会实现的方式
6.3.1 纵向逻辑实现
6.3.2 横向联合实现
6.3.3 网络系统实现
第七章 国防技术创新的中国构建
7.1 国防技术创新的现实状况
7.1.1 所取成就
7.1.2 存在问题
7.2 国防技术创新的初步构建
7.2.1 国防技术创新的构建目标
7.2.2 国防技术创新的具体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创新系统复杂性与自组织[J]. 秦书生.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4(02)
[2]从军民融合的战略高度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J]. 甘志霞,吕海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04(02)
[3]关于创建国防科技工业园的思考[J]. 柴剑峰,陈光,王永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01)
[4]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 张凌. 中国科技论坛. 2003(04)
[5]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选择:关于联盟的观点[J]. 赵志泉,朱方明. 科学管理研究. 2003(02)
[6]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 郭德宏. 安徽史学. 2003(01)
[7]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强化创新网络的功能[J]. 肖龙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01)
[8]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J]. 宋林飞.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6)
[9]技术的社会进化模式[J]. 丛杭青,刘征宇,张洪石. 科学学研究. 2002(05)
[10]论技术的相对自主性[J]. 陈向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04)
本文编号:3194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1945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