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14:2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中国西北边境与苏联接壤的地区,中方一侧基本上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1962年4、5月,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边民外逃事件。“伊塔事件”发生后,根据上级指示,兵团立即组织民兵连队开赴边境一线,劝导边民回乡,安定社会秩序,并组织“三代”(代耕、代牧、代管)工作队,帮助地方恢复生产。基于苏联在新疆边境地区仍不断发动武装挑衅,威胁中国边疆安全,并派遣特务人员潜入中国刺探情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指示兵团在新疆沿中苏边境地区建立边境农场带,将原有的“三代”工作队就地组建,成为建设边境团场的骨干,同时从兵团各师抽调大批人力、物力支援边境团场的建设,到1972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边境地区共建成58个边境团场,从而结束了中国西北边境有边无防的状态。边境团场建立后,兵团与新疆军区、地方政府一道共同强化边境地区的管理,在加强民兵值班连队建设的同时实行军民联防,筑起三道防线维护边防安全,其中边境团场就是第二道防线的关键。随后边境团场的发展也如兵团的发展一样经历了艰苦创业的困难时期、“文革”以及体制撤销时的受挫时期、恢复和发展时期以及新的历史时期几个发展阶段,可谓是一波三折...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边境团场设立的背景
    (一)中苏关系恶化
    (二)中印冲突
    (三)“伊塔事件”
二、建设边境农场带
    (一)“三代”工作的开展
        1.劝阻边民外逃
        2.实施“三代”
    (二)组建边境团场
        1.划分边境农场带的范围
        2.建成58个边境团场
        3.边境团场人员构成
三、边境地区的管理及边境团场的发展
    (一)边境管理
        1.管理制度
        2.加强民兵值班连队建设
        3.实行军民联防
    (二)边境团场的发展
        1.艰苦创业
        2.受挫时期
        3.恢复发展阶段
        4.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四、边境团场的作用及面临的新形势
    (一)边境团场建立的作用
        1.保卫边防、稳定西北边疆局势
        2.促进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面临的新形势
        1.边境团场发展的优势
        2.边境团场的制约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难以弥合的裂痕——苏联对中印冲突的立场及中苏分歧公开化(1959—1960)[J]. 沈志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2]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历史渊源[J]. 顿时春,陈伍国.  中共党史资料. 2009(01)
[3]兵团边境团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问题的思考[J]. 贺新录,周卫忠,张丽梅,林燕.  新疆农垦经济. 2009(03)
[4]对边境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思考[J]. 王照明.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03)
[5]浅析新疆“伊、塔事件”发生的原因[J]. 陈曦亮.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6(01)
[6]1962年新疆边民外逃事件[J]. 宋凤英.  党史文苑. 2005(17)

硕士论文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兵组织研究[D]. 宋民霞.新疆大学 2016
[2]“伊塔事件”始末及反思[D]. 刘琴琴.湖南科技大学 2016
[3]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 刘玉欣.石河子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35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635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